大学诗词写作教程-3
徐晋如
第五章 五律作法一:炼句与字眼
冯友兰先生曾说过,有一些人写的东西都符合平仄,也都是分行写出,然而就不是诗。一件文字的产品要能成为诗,当然首先需要诗心,需要诗人向其中注入自身的生命精神,同时,要注重意象和意境的营造,但在句法上亦不容忽视。诗不同与散文,很大程度上即因诗有着不同与散文的句法。故学诗当由炼句始。而炼句,则在变日常语言而为语序错综、结构特殊的诗化句式。五言是近体诗的基础句式,欲得炼句之法,当由五言入手。
我们先来看一首王维的五律: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王维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迳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第二联,如依散文语序,则当为:兴阑始知啼鸟换,坐久更觉花落多。第三联,则正如上堂课所讲,不能用现代语法去分析。古人或称之为错综问答格,即“迳转者何?回银烛也;林开者何?散玉珂也”。从经验的角度来说,是这样的情形:路径转弯的地方传来了光亮,那是在银烛之光照耀下,一群人回程;树林陡然开阔,空中遂飘散着玉珂的声音。这两联,既有成分的省略,又有语序的错综,复杂多变,不同于散文的句式。而这样的句子,就是诗化的句式,就是诗中能够出彩的句子。
大致说来,诗化的句式,不同于散文句之处在于以下数点:
一、语序的错综
如: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杜甫《夜宴左氏庄》)
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醒酒微风入,听诗静夜分(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杜甫《冬日有怀李白》)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杜甫《杜位宅守岁》)
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杜甫《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
崩石攲山树,清涟曳水衣(杜甫《重题郑氏东亭》)
去矣英雄事,荒哉割据心(杜甫《峡口》)
烽举新酣战,啼垂旧血痕(杜甫《得弟消息二首》)
路人纷雨泣,天意飒风飘(杜甫《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
……
这种语序的错综,在王维那里还不是特别常见,而发展到杜诗,就随处可拾了。一般而言,这种错综的句式有一个原则,就是要把你最想强调的东西放在最前面。另外,通常是用在律诗中间对仗的二联,如果一联用了错综句式,另一联就不要这样用了。
二、成分的省略
如:
方朔金门侍,班姬玉辇迎(王维《早朝》)
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王维《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书生邹鲁客,才子洛阳人(王维《送孙二》)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杜甫《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头翁(杜甫《九日登梓州》)
今天江南老,他时渭北童(杜甫《社日》)
故国风云气,高堂战伐尘(杜甫《中夜》)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杜甫《送远》)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水静楼阴直,山昏寒日斜(杜甫《遣怀》)
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
句子中成份的省略,就使得句子更加的紧凑,能够容纳更多的东西,也能够引起更多的联想。
三、十字格
有时候,诗的上下句连在一起,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上下两句贯注一气,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十字格”。如:
仍闻遣方士,东海访蓬瀛(王维《早朝》)
结束平阳骑,明朝入建章(王维《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
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王维《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今年寒食酒,应是返柴扉(王维《送钱少府还蓝田》)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杜甫《巳上人茅斋》)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春日忆李白》)
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杜甫《重过何氏五首》)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杜甫《重过何氏五首》)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杜甫《冬日有怀李白》)
……
这种句式,可以用在首联,亦可用在尾联。但以用在尾联为佳。用在尾联,一气直下,更增诗的雄健之气。
而如果上下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意思,贯注一气,且是对仗的句式,则即俗称所谓流水对。如: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王维《寄荆州张丞相》)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王维《酬张少府》)
嘉此幽栖物,能齐隐吏心(王维《酬贺四赠葛巾之作》)
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何路沾微禄,归山买薄田(杜甫《重过何氏五首》)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杜甫《官定后戏赠》)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杜甫《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
……
五言诗因字数少,要求下语经济,故有字眼之说。五言句的字眼多在第三字,也有在第二字、第五字或第二及第五字的。一般字眼不用虚字,而用表示动词或形容词的实字。字眼用得好,诗句自然矫健。
字眼在第三字:
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王维《同崔员外秋宵寓直》)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王维《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
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杜甫《晚行口号》)
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晓山(杜甫《将晓》)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杜甫《巳上人茅斋》)
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杜甫《屏迹三首》)
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杜甫《送贾阁老出汝州》)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
……
字眼在第二字:
帆映丹阳郭,枫攒赤岸村(王维《送封太守》)
坐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
字眼在第五字:
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王维《同崔员外秋宵寓直》)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杜甫《登衮州城楼》)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杜甫《巳上人茅斋》)
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杜甫《杜位宅守岁》)
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杜甫《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
……
字眼在第二及第五字,老杜最喜用之。此法最能令诗句振起: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送邢桂州 》)
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王维《送严秀才还蜀》)
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杜甫《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杜甫《对雪》)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杜甫《月》)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杜甫《晓望》)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杜甫《后游》)
楚设关河险,吴吞水府宽(杜甫《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
一句之中,字眼最多不要超过两个,一首之中,不要有两联以上字眼位置相同。过犹不及,如果多了,也就会让人审美疲劳了。最怕通首字眼都在一个位置,那是最要不得的。请看下面这一首:
隋堤曾折柳,倦客又登临。
去驿看迢递,轻舟过峻岑。
津堠悭旧梦,别浦怨重吟。
斜阳方冉冉,往事忽沾襟。
所有字眼都在同一个位置,句法极其死板,就是一首失败已极的作品。
第六章 五律作法二:对仗与谋篇
律诗的中间二联要讲求对仗。所谓对仗,就是颔联、颈联的上下二句,每个字的平仄、词性、意义都是相对的。对仗之法,古人归纳为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风秋池是也。”但即使是唐人,对仗也从未严格执行这六对之说,如同类对本要求飞鸟对飞鸟,而唐人很多是用僧对鸟,这个现象还被写进了宋人的诗话中。对于对仗,应该讲求,但不应过执。我以为,只要词性、意义、平仄相对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太过工整。太过工整的,往往显得雕琢而死板,要不然就伤于纤巧缳薄。对仗的原则是宁粗毋弱,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只要不流于俗野——大白话就好。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对仗不允许上下句是一个意思,这种情形叫合掌,是极不能犯的错误。比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虽是名句,但却犯了合掌。又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也都是合掌。
好的对句,往往是以纤微对宏大,如“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或以阳刚对阴柔,如“崩石攲山树,清涟曳水衣”、“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或以实对虚,如“江莲摇白羽,天棘梦青丝”、“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这种阴阳相生相济的思想发源于易经,也一直贯穿在古代诗家的创作实践中。
有时候,诗人故意突破格律,让首联对仗,而中二联只有一联对仗,如下文所举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即是。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或者首联、颔联、颈联都用对仗,如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又或首联不对仗,但后三联均对仗,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种情况,通常只出现在七律当中。
五律的谋篇布局,不外起承转合四字。一般而言,都是首联第一句起,首联第二句承,颔联、颈联是衬贴题目,尾联上句转,下句合。中间二联或就景物加以渲染勾勒,或就人事加以点染,或叙写,或议论,或引事,或比拟,皆为深化题目。如:王维的《送张道士归山》:
先生何处去(起),王屋访茅君。(承)
别妇留丹诀,驱鸡入白云。(引事)
人间若剩住,天上复离群。(议论)
当作辽城鹤,(转)仙歌使尔闻。(合)
又如杜甫的《李监宅》:
尚觉王孙贵(起),豪家意颇浓。(承)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勾勒)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点染)
门阑多喜色,(转)女婿近乘龙。(合)
下面大略说一下五律起承转合的方法。
一、起法
1、对景兴起
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起)秋水日潺湲。(承)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点染)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勾勒)
复值接舆醉,(转)狂歌五柳前。(合)
复如杜甫的《重题郑氏东亭》:
华亭入翠微,(起)秋日乱清晖。(承)
崩石攲山树,清涟曳水衣。(渲染)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勾勒)
向晚寻征路,(转)残云傍马飞。(合)
2、比起或引事起
如王维的《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杨子谈经所,(起)淮王载酒过。(承)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点染)
迳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点染)
严城时未启,(转)前路拥笙歌。(合)
是以扬雄比杨氏,淮南王比歧王。
复如杜甫的《崔驸马山亭宴集》:
萧史幽栖地,(起)林间蹋凤毛。(承)
洑流何处入,乱石闭门高。(勾勒)
客醉挥金碗,诗成得绣袍。(点染)
清秋多宴会,(转)终日困香醪。(合)
是以萧史比崔驸马。
而王维的《送平澹然判官》:
不识阳关路,(起)新从定远侯。(承)
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勾勒)
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叙写)
须令外国使,(转)知饮月氏头。(合)
则以班超定远的典故引出。而引事,说到底也是一种比。
3、就题直起
杜甫诗法,往往就题直起。不作铺垫,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
如《晚行口号》:
三川不可到,(起)归路晚山稠。(承)
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勾勒)
市朝今日异,丧乱几时休。(叙写)
远愧梁江总,(转)还家尚黑头。(合)
《月》:
天上秋期近,(起)人间月影清。(承)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勾勒)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议论)
干戈知满地,(转)休照国西营。(合)
《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起)有泪如金波。(承)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议论)
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蛾。(点染)
牛女漫愁思,(转)秋期犹渡河。(合)
此种起法,必作者具充沛之情感,写诗时激情澎湃,不可遏止,否则起句突兀,后面承接不上,殊碍通篇圆融浑化。初学者不宜尝试。
二、承法
1、写自家心意承题
如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寒更传晓箭,(起)清镜览衰颜。(承)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勾勒)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点染)
借问袁安舍,(转)翛然尚闭关。(合)
又《寄荆州张丞相》:
所思竟何在,(起)怅望深荆门。(承)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议论)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叙写)
目尽南飞雁,(转)何由寄一言。(合)
复如杜甫《登衮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起)南楼纵目初。(承)
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渲染)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勾勒)
从来多古意,(转)临眺独踌躇。(合)
又《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力疾坐清晓,(起)来时悲早春。(承)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议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勾勒)
望乡应未已,(转)四海尚风尘。(合)
2、直书事承题
如王维《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 》
高楼月似霜,(起)秋夜郁金堂。(承)
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引事)
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点染)
结束平阳骑,(转)明朝入建章。(合)
复如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
秋水清无底,(起)萧然静客心。(承)
掾曹乘逸兴,鞍马去相寻。(叙写)
能吏逢聊璧,华筵直一金。(议论)
晚来横吹好,(转)泓下亦龙吟。(合)
3、就首句直承
如王维《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
旧简拂尘看,(起)鸣琴候月弹。(承)
桃源迷汉姓,松树有秦官。(议论)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勾勒)
羡君栖隐处,(转)遥望白云端。(合)
复如杜甫《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起)飘然思不群。(承)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比拟)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比拟)
何时一尊酒,(转)重与细论文。(合)
次句承接首句,须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若有意,若无意者最佳。
三、尾联转合之法
1、就题转合
如王维《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
公门暇日少,(起)穷巷故人稀。(承)
偶值乘篮舆,非关避白衣。(叙写)
不知炊黍谷,谁解扫荆扉。(议论)
君但倾茶碗,(转)无妨骑马归。(合)
复如杜甫《捣衣》:
亦知戍不返,(起)秋至拭清砧。(承)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点染)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议论)
用尽闺中力,(转)君听空外音。(合)
就题转合,往往流于平板直白,如能似杜甫此首,运用诗人的联想,写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东西,扣题而又不为题为囿,那就非一般水平所能及了。
2、推开一步转合
如王维《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贫居依谷口,(起)乔木带荒村。(承)
石路枉回驾,山家谁候门。(叙写)
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勾勒)
唯有白云外,(转)疏钟闻夜猿。(结)
复如杜甫《初月》:
光细弦岂上,(起)影斜轮未安。(承)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勾勒)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渲染)
庭前有白露,(转)暗满菊花团。(合)
此种转合法,词有尽而意无穷,摩诘时时用之,最是五律正格。
3、承颈联意转合
此种结法,惟老杜最善用之。如《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七:
莽莽万重山,(起)孤城山谷间。(承)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点染)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叙写)
烟尘独长望,(承上联转)衰飒正摧颜。(合)
同题之十:
云气接昆仑,(起)涔涔塞雨繁。(承)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点染)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勾勒)
所居秋草净,(承上联转)正闭小蓬门。(合)
《萤火》:
幸因腐草出,(起)敢近太阳飞。(承)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议论)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勾勒)
十月清霜重,(承上联转)飘零何处归。(合)
《蒹葭》:
摧折不自守,(起)秋风吹若何。(承)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沈波。(渲染)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勾勒)
江湖后摇落,(承上联转)亦恐岁蹉跎。(合)
4、用事作转合
用事作转合,实际就是用比为转合。如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闻道皇华使,(起)方随皂盖臣。(承)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叙写)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勾勒)
遥知辨璧吏,(转)恩到泣珠人。(合)
复如杜甫《巳上人茅斋》:
巳公茅屋下,(起)可以赋新诗。(承)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点染)
江莲摇白羽,天棘梦青丝。(勾勒)
空忝许询辈,(转)难酬支遁词。(合)
最后,再来说一说中间二联的章法。
颈联和颔联,在诗中的作用都是为了深化题旨,但要注意颈联下意要和颔联相应相避,要有变化。变化的方法之一是颔联既然写景了,颈联就要写人事;颔联写了人事,颈联就要写景。如果二联都是写景,那么一般颔联侧重写整体,骋目四顾的远景,颈联则着重勾勒细节;同写人事,往往颔联写他人,颈联写自己。这种在诗的内在意脉上的转折,须多读古人名作,自然有得。白居易《金针诗格》说“第三联谓之警联,欲似疾雷破山,观者惊骇。”这一联,如能用上精心锤锻的警句,则一篇生机,大略已备。兹举二首杜诗为例: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二):
百顷风潭上,千重夏木清。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即细微之物加以勾勒)
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八):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议论正大,气象开阔)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老杜诗法,往往首联第一句关合颔联,第二句关合颈联,这是杜甫律诗的一大特点。如《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宋公旧池馆,零落守阳阿。
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宋公旧池馆”是“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二句之主,“零落守阳阿”又是“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二句之主。复如《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三:
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支。
异花开绝域,滋蔓匝清池。
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
露翻兼雨打,开坼日离披。
“万里戎王子”是“异花开绝域,滋蔓匝清池”二句之主,“何年别月支”则是“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二句之主。
这种章法,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双蹄格”,我们在以后讲七律诗的作法还会详细谈到。
以上所举,只是五律作法一隅,若要真写好五律,政须勤诵前人佳作,用心揣摩作意,所谓“学诗如学仙,时至骨乃换”,如徒以才情聪明为恃,不济之以学,直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何足道哉。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