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园地 > 名家谈诗

王 力 诗词格律-5 第五节 绝句

作者:王 力         发布时间:2013/4/20 21:47:22         人气:2350次

                      诗词格律-5

                          王 力

第五节 绝 句

上文说过,绝句应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纔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这里我们就把两种绝句分开来讨论。

(一)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甲)五言绝句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听筝·[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乙)七言绝句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为女民兵题照·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56]。

跟律诗一样,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跟律诗一样,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57]。例如: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58]。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59]。


跟律诗一样,律绝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用了仄声,则 第五字必须是平声。例如:


夜宿山寺·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60]。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61]。


(“不”“客”二字拗,“何”字救,参看上文33页。)

绝句,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上面所引八首绝句当中,就有五首是不用对仗的。现在再举两个例子: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塞下曲(第二首)/[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上面所引的绝句已有一首(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在首联用对仗的,现在再举两首为例: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郿坞·苏轼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

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但是,尾联用对仗,也不少见的。像上文所引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联用对仗的。

首尾两联都用对仗,也就是全篇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上面所引王之涣《登鹳雀楼》是全篇用对仗的。下面再引两个例子,一个是首联半对半不对,一个是全篇完全用对仗:


塞下曲·李益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绝句四首(第三首)·杜甫


两固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二)古绝

古绝既然是和律诗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

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1)用仄韵;

(2)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上文说过,律诗一般是用平声韵的,因此,律诗也是用平声韵的。如果用了仄声韵,那就是可以认为古绝。例如:


悯农(二首)·[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62]!


从上面所引的三首绝句中,已经可以看出,古绝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李绅《悯农》的“春种”句一连用了三个仄声,“谁知”句一连 用了五个平声。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用了四个律句,但是首联平仄不对,尾联出句不粘,也还是不合律诗的规则的。

即使用了平声韵,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绝。例如:


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疑是”句用“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举头”句不粘,“低头”句不对,所以是古绝。

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现在试举杜甫的两首七言古绝为例:


三绝句(选二)·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第一首“惟残”句用“平平仄平仄仄仄”,“自说”句用“仄仄仄仄仄仄平”不合律句。尾联与首联不粘,而且用了仄声韵。第二首“纵 暴”句用“仄仄仄仄平平平”,“妇女”句用“仄仄平仄平平平”,都不合律句。“殿前”句也不尽合。

当然,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了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这里把它们分为两类,只 是要说明绝句既不可以完全归入古体诗,也不可以完全归入近体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