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文集 > ----贾少君诗文集
接上页
寺庄轶闻-民俗-3
贾少君
· 过年(春节)
腊月三十日,是农历纪年的最后一天,标志着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就要到来,在民间有着“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说法。这一天所有的人员都更换成新衣服,尤其是儿童,就更显为突出。到中午家家都要用肉汤熬菜,其中要放入肉、粉条、豆腐、山药和海带,还要放入水饺,腊月所做的煎饼、发糕和馒头等食品,连同猪头肉、猪耳朵、口条、猪肝、猪心,以及所烧的肉等等,都摆到了饭桌上,供家人食用,可谓异常丰盛。
到了下午,家人就开始包饺子,为正月初一日食用。但是到了晚上,饭食就较为清谈了,一般的都是熬绿豆小米稀饭。吃完晚饭以后,人们开始带着酒瓶子“串门”,主要是在本姓的当家子之间,晚辈要向长辈敬酒。还有一些年轻人相约在一起,彻夜不睡在饮酒作乐,名为过个“透透年”。
新年正月初一,天未亮之前,当地的习俗是起五更放鞭炮。然后就开始煮饺子,将煮熟的饺子,先给老人送去,或者让老人先吃。待天大亮以后,就给本家的长辈拜年,都是要扣头的。长辈要给以儿童压岁钱或者一些糖果。
初一这一天村民不出远门,在邻里与好友之间,相互进行访问,俗称拜个年。见面第一句话所说的,都是“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正如清人吴继筠在《岁时竹枝词》中说的:“簇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过去新年的景观。
这一天禁忌较多,人们不说不吉利的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
从初一这天开始,人们尽情的玩乐,诸如扭秧歌、跑旱船,妇女之间在玩纸牌。
正月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为了迎接女儿回家,早已经准备了酒宴,因为在天黑之前还得回去。
从正月初三以后,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
正月十二日的晚上,有“烤老鼠爪子”习俗。烤老鼠火,传说正月十二夜,老鼠娶亲。事先儿童到处去拣废旧的条埽、炊帚等物件,把拣来的条埽、炊帚等物件进行焚烧。同时,儿童还要到石磨上的‘眼’处,去听老鼠娶妻子的情况,实则是一种儿童游戏罢了。
正月十五日,有炒茶的习俗。这一天大家都在压小米面,过细萝,其数量大约在一斗(32斤)左右。其方法是:将小米面炒熟,再加上已经炒熟的芝麻,即称为“茶”,以备食用。这种“茶”即可以加上糖零吃、干吃,也可以做成糊面汤食用,做糊面汤时要加上肉丁、蔬菜、粉条、食盐等,这要根据自己的口味而定。
正月十六日晚上,到黄昏时分,家家户户都在烤“柏灵火”。其方法是:将准备好的柏树枝堆在大门口,点火焚烧。点燃柏枝,烟雾中弥漫着一股清香,一家老幼都围座在火边,谓曰:烤百龄火(柏树俗称百龄)。传说烤“柏灵火”,在新的一年中,可以消灾去病。人们把蒸好的糕,放在火上烧烤,随烤随吃。在烤百龄火期间,儿童要跑到各家的火堆旁,其说法是:跑去的火堆越多,而寿命越长。
从这一天以后,节日的活动,基本上结束。人们有一个口头禅:“干十五,做十六,玩到十七座个够”。
从正月初一开始,邻村石城乡天天有文艺节目演出,村民可以随时去观看。
在“过年”期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以上所介绍的情况,是寺庄村在解放前过年的具体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是否还保持原来的状况,就不得而知了。
2017年7月11日
--全文完--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