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文化结缘诗经台系列之二
回望诗经台
徐托柱
1981年中考,我和五姐双双落选饶阳中学,却同时收到了合方中学的入学通知书。父母已年过六十,那时生产队刚刚解体,分田到户。四姐还没有结婚,家里缺乏劳动力。面对选择,上学还是劳动?五姐把学习机会留给了我,我想五姐伟大。
我和本村一位叫老大的同学去了合方中学读书。去合方村,就要经过诗经台。因为小时候,我经常和哥哥去大姨家,比较熟悉那条路。去南岩村,从我村北行,走过屯里桥,翻过滹沱河南堤,撇过大崔村东面的飞机场,穿过东留固村,再走上四五里就是诗经村。诗经村南有一座高高的大土疙瘩,四周散落着秦砖汉瓦,那就是诗经台,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从诗经台就能望到合方村,从合方再东行二三里就是南岩了。
我和老大去合方,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线。这条路原本两边载种的柳林都刨了,道路沙化了,坑坑洼洼地很难走。后来,在父亲的指点下,我们一下滹沱河大堤直奔合束村,看到召市村,沿着它的村边东行,过了滹沱河大桥就是合方。路虽远了些,但比较好走。
不知为什么,每当我走到西召市村,总要不禁向西北方向遥望。这里离诗经台四五里地。可是,总有一种莫名的东西深深把我吸引。庄稼已都收割。远远望去,田野间有几处旧窑和零星的树木,阻隔在视线。空旷的田野漂浮着白茫茫的神秘的气息。只有用心才能感觉到。也许,我想起了当年和哥哥在那里歇脚的情景,想起了大姨嘱咐我的话。
学校不能供食宿,我俩就成了走读生。母亲每天都要起个透明,做早饭,还要准备中午的干粮。每天重复着走上20里的路才能赶到学校。因为是秋季开学,天变得越来越短。我们赶往学校的时间也越来越早。我记得走到合束村的时候,天才亮。中午学校也不提供开水,我几乎是干嚼玉米饼,就着个葱叶吃。当时班上有十几名同学,大家上课很认真,因为都是农家子弟,经过了中考,知道再过三年意味着什么。我在合方中学学习,也想到了饶中的同学们,虽在不同学校,三年之后的高考,将又一次决定人生的命运。每天下午放学后,我又要重复着骑上20里土路赶到家。天越来越短了。起先回家,赶到滹沱河南堤就黑了,摸着黑才能到家,再后来出了校门,还没赶到合束村附近天就黑了,我感觉大部分时间耽误在了路上。虽然老师的教学水平非常普通,单纯学习时间也不能保证,还怎能和饶中的同学比出好成绩呢?
我决定不去了。哥哥知道了鼓励我,要我坚持。母亲对我说,你人长得丑,再不学习出个模样,恐怕连个媳妇也寻不上。我说,寻不上,我就去当兵。当兵从小就是我的梦想。因为我知道自己貌丑,到了部队学好打枪,扔手榴弹,靠着做人实在,过硬的本领,说不定要成为将军呢。我要靠才能吃饭。母亲不再揭刮我。他知道我的脾气比牛还犟。
一次我走到了召市村西迷了路。我发现周围白茫茫的,好像水雾笼罩下有一个村庄。我始终在这个村庄附近徘回,怎么也走不出那条路。我终于盼来迎面的一位村民,村民说那就是诗经台。我想起了大姨说过的老神仙,此时大姨已经去世了。也许那就是老神仙居住的地方。我学着母亲拜佛的虔诚,低头向西北方默默鞠躬。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护佑,点化,我该不该还要坚持到何方上学。我真的迷路了。我骑着车子,在召市村西北角走了不知多少来回,才找到了原来上学的路。
从那一刻起,我给自己下了决心。我去找一位姓郭的校长,我要问他,看他能不能给解决食宿问题,如不给解决,我不能再耽搁了,我要退学回家,准备当兵去。这是我第一次给自己做的决定。因为我清醒地认识到,我每天就像放羊,早出晚归,来回路上的时间四五个小时,大好的光阴耽误在路上了。这样的学习状况,高中三年也是空度时光。况且父母老了,眼下也需要劳动力。就在我迷路遥望诗经台的那一刻。诗经台,仿佛真的给我心里照了光明,化开了带在我头顶谜团。我清醒了。我走出了我心里的迷路。
中午,我找到了郭校长。我说,学校不能提供食宿和开水,你把学费退给我吧。我家里困难,我不想上了。郭校长说,学费不退。我说,不是我不想上,是学校的条件太差了。不能保证我的学习时间。希望老师很好考虑学生们的情况。郭老师什么也没说。我就这样离开了合方中学,我买的课本虽然也没有完全领完。
我回到家,开始了我的农村生活。母亲这时要给我张罗媳妇,我从不考虑。我每天帮助父母下地干活,晚上我有了充足的时间,拿出初中的课本从头学习。那时。我还不知道中国有部《诗经》,诗经的传播者是毛苌。家里穷得连本课外书也买不起。当然,我也不知道除了李白杜甫等诗人之外,中国历朝还有无数的杰出成就者。我从邻居那里,借过一本《安徒生童话选》还有《格林兄弟童话选》。我也悄悄想着,我不上学了,我就自学成为中国的安徒生和格林兄弟。但是这只是美好的愿望。
我退学回到家的消息,被我初中的班主任焦永仓知道了,他派初三的一位学生来问我,看我是否同意再复习一年初三,学校的事情他去说。焦永仓是我一生要感谢的老师之一(以后我会专题写下我的上学时代的老师们)。我会珍惜这个机会,因为我在离开学校几乎半年的时间里,我明白了很多人生的道理。于是,我重返屯里中学,带上了我曾经走过的地方,无声地发过的誓愿。第二年中考,我给年老的父母争了口气,他们不要再担心我打光棍了。我居然考了全年级的第二名,幸运的上了一所师范学校,将来要成为长着两颗个大门牙的老师。
诗经台,我心中回望着你。一次迷途,终结了我的合方中学的读书,我将让你见证:我要好好做人读书,长大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文化的传播者。虽然我还不知道祖师毛苌,还不知道神州文化的源头之一诗经台。冥冥之中,我也算走过了这个地方,结下了生命之缘。谁会想到,三十多年后我再次走向这个地方,成为了黄土文化--毛苌诗经诗经台文化研究开创者之一。第一次把诗经台文化公布于世:《走过诗经台---毛苌故里感怀》、《饶阳有个诗经村》、《饶阳有座诗经台》、《经济要发展 文化必先行---饶阳何时恢复建立诗经台》、《秦汉巨儒:徐托柱考古考证毛苌诗经台》、《衡水饶阳徐托柱呼吁 恢复重建诗经台》等论文著述,填补了饶阳县,河北省乃至全国诗经台文化研究的一项史学空白。文章的发表,先后被国家、省、市新闻网、文学网和香港新闻媒体等几十家网站转载,宣传饶阳,塑造饶阳,向世人、向世界,展现了文化饶阳新的角度思维和新的历史定位。
做为饶阳人,我更骄傲的说,我是毛苌故里诗经村的人,我愿把我的生命变成宣传毛苌诗经台的文字,因为饶阳县诗经村是儒家文化继曲阜之后又一生黄土文化的发源地。恢复重建诗经台,已成为我后半生最大的心愿,我将为之努力。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