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三“把握”

作者:蔺洪柏         发布时间:2013/5/19 20:26:46         人气:2230次

                          退休后的三“把握”

                          蔺洪柏  2006.9.1

一个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各方面的情况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不能再用在职时的模式进行生活。毛主席过去讲过,情况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要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当前,我们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都在与时俱进,退休老人的推休生活也要与时俱进。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变化了的客观环境。

人的一生大体分为四个主要自然段:一是学前段、二是求知段、三是工作段、四是退休段。其中一、四是大体相同段。所谓大体相同主要是说都属“休闲”段,然而又是不同的,所谓不同是说第四段是“休闲”的高级阶段。人的一生由初始的“休闲”段,经过几十年的周折,又回到了“休闲”,这大概就是人一生循环往复的圆满和完满吧!

人退休与刚上学、刚工作一样,都是人生重大转折和启始,而退休生活又有着人生的特殊性。因此,要认真审视,妥当定位,以保证幸福愉快地度过人生的最后光阴。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退休生活有个妥善定位,以保持好的心态,从而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呢?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三个重要环节。

第一、对过去要“宠辱不惊”。人生几十年,到花甲离开工作岗位,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春风得意的年代,也有失意走背字的时候,无论是在“马上”还是在“马下”,都已经成为“旧皇历”,再看,没有多大意义了。要正确对到对待自己的一生,说我好,我未必全好,说我不好,我还不承认,几十年我毕竟对党对社会有过贡献。总之。要淡化自己一生的功过是非、职务名利,做到“宠辱不惊”。只有这样,才能放下包袱,步履轻装。

第二、对眼前要“知足常乐”。人退休后,有“三比”、“三不比”:要比健康长寿,比没有负担,比子女自立。不比退休收入多少,不比住房大小,不比社会地位高低。这“三比”、“三不比”的核心是知足。人的欲望无止境,所谓欲壑难填。到了晚年如果仍一味计较名利一类事情,必然不会有好心态,那就是不想活了。笔者日前见到一位已经中风的发小同学,他问我的退休收入,又说他的退休收入只有几百元,然后大发牢骚,满腹不满。我半开玩笑地不讳直言:“老兄,你现在有口气还能拿几百元,如果那天一瞪眼、一登腿,连几百元你也拿不到了!”说得他哑口无言。其实,人到晚年,求得是平平安安,衣食无忧,有这两条就行了,就该知足了。真正彻悟,就要明白,大富大贵对老年人是没有用的。老年人要多用自己的优势比别人的劣势,不要用自己的劣势比别人的优势,这样才能保持平和的良好心态,才能知足。知足者常乐,常乐才能长寿。

第三、对今后要“静以修身”。人退休以后,从工作型转到生活型、休闲型,即使还能为社会做点儿贡献,也不占据主要位置。因此,整体定位要进行调整,要调整到以修身为主上来。笔者这里所讲的“静以修身”,并非把自己关在室内,闭门思过,而是要远离社会的喧嚣与浮躁,一改过去在职时的习惯,走老年人该走的路,做老年人该做的事。

绝非危言耸听,老年人在家中是长者,老年人的修身关系到人际和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关系到对子女和隔辈人的影响与熏陶。关系到树立什么样的家风。因此,不可低估和轻视老年人的修身养性作用。

修身并非修炼,其内容和渠道应当符合老年人的特点。首先不能放松学习,对于老年人来讲,学习是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开拓视野、避免僵化的首选良剂。其次是启动或培养专长爱好,人的一生总会有点爱好,在职时没时间。退休了,要把爱好拾起来。把爱好当工作,把“闲白儿”当事业,使自己变成“无事忙”。三是进行适当地、多种形式的身体锻炼,包括旅游,适当参与老人圈里的社会活动。四是如果还能继续为社会做点工作就更好了,但要量力而行,不能“老夫聊发少年狂”,不要参与吃喝玩乐,不做年富力强的事情。五要帮老伴、帮子女做点家务,成为受老伴和子女欢迎的人。

我想,老年人如果能把握好上述三点,其退休生活应当说是丰富多彩的,是成功的,必可享大寿。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