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文集 > 蔺洪柏先生诗文集目录
老来和谐乐桑榆
蔺洪柏
笔者发现夫妻关系大体存在四种类型,一种是和睦夫妻,从年轻到老,一直没红过脸,和和美美一辈子,可谓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二种是打打闹闹,鸡吵鹅斗一辈子,年轻时便出口不逊,动辄拳脚相加,晚年都盼着对方快死;三种是年轻时关系尚能融洽,到老了反目,相互看着不顺眼;四种是年轻时总有矛盾,进入晚年产生了夕阳情。笔者属于最后一种类型。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到晚年看着顺眼了呢?作为男人,我体会要具备四点:
首先要树立包容心。两口子没有十全十美的,我在年轻时往往看自己妻子的缺点多,总拿别人的优点比自己妻子的缺点,很少挖掘自己妻子的优点。这样比,越比越觉得自己的妻子不顺眼,自己的妻子不如别的女人好,正所谓“孩子自己的好,媳妇别人的好”。其实,这些缺点细想起来,只是生活习惯的不同。两个人各自在自己的家庭环境中生活二十多年,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惯,结合在一起,不能设想谁把谁改造过来,应当相互“改造”。这个相互“改造”的过程,就是夫妻关系磨合的过程。年轻气盛,做不好这一点,不惑之年以后,有了生活阅历,尤其是到老了,必须树立包容心,对自己的妻子就不会横挑鼻子竖挑眼,就不会把自己的妻子看的一无是处。对妻子的优点、缺点都能接纳,就不会吹毛求疵了,更不会产生激化矛盾的现象。笔者熟悉的一位正处级的老同志,老两口俱已耄耋之年,老爷子卧床不起,老太太离了拐杖不能走路,两人自年轻时就不和谐,老来愈演愈烈,近日又因琐事争吵起来,老太太咒老爷子为什么不死,老爷子一甩拐杖把老太太打个“乌眼青”,你说这是干什么,又何必如此呢?其原因就是没有丝毫包容之心。
其二是建立责任感。男女组成了家庭,就意味着各自要为这个家庭尽自己的义务。一份义务一份责任,这里有夫妻双方的责任,赡养父母的责任,教养子女的责任,同时包括对亲朋好友的往来的责任等等。种种类型的这份责任,要通过夫妻协调来实现,一个女人给你做了妻子,你要想一想,天下那么多女人,为什么单单这个女人做你的妻子,天下那么多女人,为什么只有这个女人与你同床共枕几十年。“千年修来共枕眠”,这就是缘分。你要珍惜这个“缘分”。天天争吵就陷入了盲目性,更何况夫妻关系半途而废,妻子已经步入暮年,你让她归于何处?再有,孩子是夫妻爱的结晶,既然产生了结晶,就又多了一份责任,天下父母都望子成才,如果夫妻关系不睦,将给子女心灵造成严重创伤,心里蒙罩浓郁阴影。很难想象在一个整天爆发火山的家庭里,会培养出色的好孩子。因此,要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为了子女的身心健康,话到嘴边留半句,不要针尖对麦芒。笔者的一位友人,其父母九个子女,早年为生活奔波劳碌,关系尚可。到了晚年脾气不投,互不相容,见面就闹,说话就吵,最后子女没办法,只好分开赡养,对隔辈人的影响非常不好。
第三是恻隐情。夫妻之间并不是谁可怜谁,我觉得家庭中也得以人为本,设身处地想一想对方。比如我的老伴儿,几十年不讲究吃穿,不讲打扮,不讲花钱,年轻时有病都不看,头疼脑热一扛就过去了。而我买穿戴、看病,她重来不吝惜钱。你说他为了什么?家里的钱一不给她父母,二不给她兄弟姐妹,三不给亲戚朋友,节省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年轻时为她的“抠门”经常吵闹,认为她最大的缺点之一是太“财迷”,不讲“面儿”现在回想起来,似乎又成了优点。因为那时候两个人的工资,加一块不到一百元,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乱花胡花,没有计划节制,日子就无法过了。有时候我想,说句难听的话,现在她要是真的没有了,这一生岂不是太冤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想到这些,我的怜悯之意油然而生。因此,老了反而对她倍加呵护。说实在的,这个年龄段的夫妻,不仅保持着爱情,更有恻隐、怜悯之心,相互地进行呵护。用社会学家王辉同志的话说,这是高于爱情的亲情。而这种亲情是崇高的,是神圣的。
第四是珍惜生命。我们的晚年赶上了好时候,政治宽松,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可以说没有愁事,没有负担。因此,企盼长寿就成为我们这一代老年人的共同愿望,多看看社会的发展,多享受人间的幸福。所以要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和谐的氛围,使自己的情绪稳定,心情舒畅,身心愉悦,其乐融融。这样,即使有一点老年人不可避免的小疾病,也会慢慢康复。
“少年夫妻老来伴”,愿所有的老年朋友,都能和谐幸福地相伴晚年。这算是笔者几十年的一点人生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