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文集 > 蔺洪柏先生诗文集目录
看事情的角度
蔺洪柏
看了《老年时报》2007年12月26日一版《云峰阁》栏目中《赶上幸福时代》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一则故事:古代一位老人有四个女婿,大女婿是读书人,二女婿是做官的,三女婿经商,四女婿种田。老岳父生日,四个女婿齐来给泰山拜寿。寿宴上老者有意考一考四个女婿的学问,恰巧屋外下起鹅毛大雪,便以雪点题,让四个女婿依次各吟一句诗。大女婿是文人,欣赏雪景颇有闲情逸致,张口便吟:“大雪纷纷落地。”二女婿为朝廷效力,自然要为皇上歌功颂德,接下来道:“全是皇家瑞气。”三女婿是大款,吃穿不愁,看着院内半尺深的积雪心想,没事儿,于是吟出第三句:“下它三年何妨!”四女婿在一旁早就气炸了肺,田怎么耕,地怎么种,老百姓吃什么?顶着一脑门儿气便大吼起来:“放你娘的狗屁!”
这个故事说明了对同一事物,由于立场不同,角度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诚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拜读《幸福》一文,我估计作者不太熟悉物质财富的创造。
第一,该文前面对昔日的艰辛叫苦不迭,感到无限的委曲。讲要抓住今天的幸福悠哉乐哉地尽情享受,同时设想在职人员“玩一天”、“歇一天”。这说明作者缺乏对今天国情民情的了解,老百姓能普遍达到“玩一天”、“歇一天”的水平吗?
第二,该文作者对物质财富的生产懂得不多。不甚了解资产利润率的重要性、产值利润率的意义,不甚了解劳动生产率是怎么回事、成本加大对物质财富生产者将意味着什么,也不了解增加一天节假日对物质财富生产者将造成什么样的经济损失。请问:没有纳税人和物质财富生产者的辛勤劳动,能有国民享受的“物质基础”吗?国家正是充分考虑了诸多因素,才将节假日做了调整而不是全部增加,即使是增加一天,这对整个国家经济也是个了不得的数字。因此作为年长者适当享受一点儿未尝不可,也无可厚非,但用文字误导在职人员和那些纳税人及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并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