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取名何必煞费苦心

作者:蔺洪柏         发布时间:2013/5/19 17:04:29         人气:2372次

                      幼儿取名何必煞费苦心

                                蔺 洪 柏

经专家论证即将出台的规范汉字引起社会关注。尤其成为年轻的准父母谈论的话题。因为规范汉字的出台,意味着今后不能再用生僻字给幼儿取名。对此,支持、反对都不在少数,一时,有关“姓名权”、“以人为本”的议论不绝于耳。(4月16日光明日报)。无独有偶,记者在沈阳采访中发现,有的地方给幼儿取名,咨询费500元,取名费上万,还需要预约,交钱后一个月才能拿到名字。家长拿着名字“相面”,既念不出口,更不知道做何解释。(4月9日渤海早报)。笔者认为,这些做法有点复杂化了,幼儿取名何必煞费苦心?

家长都希望给孩子取个好名字,可以理解。但什么名字算好,要有个标准。人的名字只是一个识别的代号、符号。为达到认识和区别的目的,取名应让人认得来,叫得出。如果一个名字让大多数人张着嘴不敢念,它再有个性、再独特、再高深,也难说是个好名字。生僻字电脑打不出来,将来会遭遇一大堆麻烦事。正因为名字要伴随人的一生,就更需要通俗易识。有报道说,一个用人单位因应聘者名字生涩怪癖,叫不上来,而放弃了这位应聘者,这在当前就业困难形势下付出的代价岂不太大?还有的人取名非要把父母两个人的姓氏全涵盖进去,变成了四个字的名字,让人搞不清是复姓呢,还是外国名,更要闹出笑话。

在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雅士名字很简单,但清纯质朴意寓深长。有许多诗词歌赋被人们反复咏叹,成为经典,文字也不显高深。这就说明文化、历史不是靠生僻字能够传承的。把又怪又繁的文字堆积在一起,酷似“高人一筹”,其实别扭的很。“阳春白雪,和者必寡”,而简单易懂,意蕴深长,朗朗上口,这才是真正的水平。

规范姓名用字不会影响公民基本权利。任何权利都是有限权利。当一种限制对个人、对社会都有益的时候,这种限制就是合理的。有关部门透露,公安机关制作第二代身份证时,电脑输入国际汉字编码收字7.6万个,全国人姓名中仍有8000多个字找不到。由此更可看出,用一个多数人不认识,基本没人用的生僻怪字取名字既不利己,又不利社会,绝不可取。我们提倡多来点“下里巴人”,用规范汉字为新生幼儿取名,好写、好认、好念、好记、好理解,岂不更好!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