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文集 > 蔺洪柏先生诗文集目录
坚持职业操守的底线
蔺洪柏
《中国青年报》日前作了一项社会敏感问题的调查,其中有“哪些职业失去操守的现象最严重?”“哪些职业失去操守的现象最可怕?”调查显示,公众对这两个问题的评价与判断不约而同地吻合,9种职业位列榜首。“严重”与“可怕”分别是:医生74.2%和82.4%,公安干警57.8%和69.4%,教师51.5%和64.6%,法律工作者48.4%和59.4% ,公务员47.8%和46.5%,新闻工作者37.6%和43.8%,会计师30.7%和33.7%,学者20.3%和21.5%,社会工作者10.9%和 13.3%。(中国青年报4月28日)令人惊诧的是,这9种职业基本都与塑造人的灵魂直接或间接有关,这一社会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与警惕。不容否认,有些事情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但坚持职业操守的底线,却是做人做事的良知
什么是职业操守的底线?一位医生初入“道”时曾拒绝接受“红包”,被同事视为“异类”,并遭受排斥,连患者都不敢请他做手术。后来尽管“入乡随俗”,但他绝不为“红包”的有无和薄厚而影响对患者的手术与治疗。公众认为,这就是一个好医生还没有被突破的职业操守底线。
然而由于主客观多种原因的存在,个别地方的职业操守一再被突破。像会计本不应做假账,但不会做假账的会计目前找起工作来可能就相对困难,这是社会现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的道德滑坡,一些人注重利益的追逐,置职业信用于不顾,更重要的是当前社会处于高度竞争,许多资源被垄断,能实实在在地公开平等竞争的几率减少,而一些人又急于求成,所以只好采取非常手段,突破职业操守的底线。
一些地方不断突破职业操守底线是一种职业腐败。它与官场腐败一样,就目前来讲,即使引进、发明再多的“测谎仪”,也很难彻底解决,只能采取措施加大治理力度。不少公众、网友提出,解决突破职业操守底线首先要立法,采取有效的法律监督。同时还要有必要的舆论监督。一旦发现突破职业操守现象,就不能让他再在原来的位子上,继续再做原来的事情。没有点硬措施是难以警人的。
其实,任何工作岗位都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公众所期盼的职业操守底线,只是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良知和起码的人品、道德要求。它距离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如果我们连这一点做起来都困难,任凭突破职业操守的现象存在,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关注民生又怎能落在实处?
切望我们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远离浮躁,心静如水,不要为升官发财、追逐名利而碰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