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是教师的“基本功”

作者:蔺洪柏         发布时间:2013/5/19 16:47:07         人气:2035次

                        “爱心”是教师的“基本功”

                                   蔺洪柏

据《都市时报》报道,昆明某幼儿园五岁孩子由于“不听话”,被老师罚到厕所吃饭。(详见《都市时报》7月1日报道)消息一经传出,公众一片哗然。在网上,有的孩子家长通情达理地说:“孩子调皮,适当‘惩罚’一下,我们没意见。不能罚孩子到厕所里吃饭,简直是侮辱孩子的人格。”据了解,这样的事情并不新鲜,在各地时有发生。日前,郑州《河南商报》报道,河南中牟县官渡镇小学一位二年级女生,被同班5名同学打了50棍,指使同学打她的是班主任,原因是她在课间休息时玩水。成都《华西都市报》报道,宜宾一名7岁男生在课堂上被老师怀疑偷拿了其他同学的削笔刀,为了让孩子感受什么是“羞耻”,该老师用白纸制作了一张写有“小偷”字样的面具戴在他脸上,在众多同学面前“示众”。另据《北京晨报》报道,半个多月前,在北京回龙观育龙幼儿园里,一位四岁女童由于端水洒了一地,被老师打了左耳部一巴掌,后被医生确诊为“左耳外伤、急性中耳炎”。还有《新京报》报道的北京张庄村小学一学生,近来两次遭

到老师体罚受伤,一次是食指被掰骨折,一次是牙冠磕裂。看到这些不应发生的事情,除令人胆颤心惊外,更为某些地方个别教师师德的缺失感到遗憾。

“爱心”,应是教师的基本功。尤其幼儿园和小学教师,显得更加重要。道理很简单,孩子们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是奠定基础的时候,像一张洁白的纸,需要画又好又美的图画,美好的心灵从幼年滋养,绝不能出现“涂鸦”。

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记者问他:“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科学家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不解:“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科学家说:“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小朋友一半;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我学到的就是这些,对我的一生都很管用。”这位科学家所讲的成人、成才、成功之路,充分显示了启蒙教育的功效:用爱心点燃孩子心底的火种,千万不要让孩子想象的翅膀、淳朴的童心受到任何丝毫挫折。

小孩子淘气是与生俱来的,作为教师要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心,循循善诱。让孩子们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随着岁月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是非对错的分辨能力。任何一个成年人都经过这样的过程,怎么到了孩子身上,就要“拔苗助长”,乃至做出违背师德的事情呢?

解决类似问题的有效办法,首先要从制度上着手。国家和各地已经相继出台了教师道德规范,还应制定实施细则,将法律、规范进一步细化,提高可操作性。其次要在提高教师素质上下气力,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必须受过专门教育,具备相应师资条件,并定期考核。第三是加大舆论监督,让“爱心常在”,成为教师的自觉修养,必备涵养,律己学养。

孩子从小开始,掌握一切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成为一个情感丰富、具有怜悯心和责任感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对祖国、对人民充满感情。因此,塑造美好灵魂,完善崇高人格,在孩子们的启蒙教育中,永远是第一位的。然而这一切,都要从教师始终不渝的点滴爱心开始。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