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色

作者:贾少君         发布时间:2013/3/18 21:07:35         人气:7134次

                                             杏林春色

                                                贾少君

        在农村房前屋后及村旁路边,栽种树木,是比较普遍的。就连在村外的山岗丘陵地带或沟壑之中,也是见缝插绿,这是自古以来的人们的一种美德。

        在我幼时,家父在村边西侧,种植了杏树数百株,占地面积较大,形成带状。由于种植数量多、面积大,也许是群体效应吧,杏树棵棵茁壮成长,到四十年代,俨然成为一大片杏树林了。

        杏树,是一种落叶乔木,生长在北方地区,以果实叫杏子而得名。果实可以食用,杏仁除入药外,还是人们餐桌上的一味菜肴。在水果中,它是成熟较早的一种,麦收前即可上市。自古以来,对杏树的故事,流传较多。孔子讲学设杏坛。 三国时吴国人董 奉为民治病不收钱,治愈后种杏树数棵,久之蔚然成林,称为杏林。唐代长安在曲江池西南设杏园,供人游览。至于唐代诗人杜 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佳句,更是广为流传,脍炙人口了。对于杏树,既有文人学士,又有平民百姓,都有描述,真可谓穷富皆宜了。但是确切的说,它更是接近人民群众的。

        每当春风送暖,柳树抽丝,杨树吐绿之后,杏树花蕾含苞待放。如遇一场喜雨,杏花绽放,满树银花格外鲜艳。 元代诗人陈元靓就有这样地描写:“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此时的花朵,布满枝头。杏花多为白色,其中不免加杂一些微黄色或浅粉色。这时又有另外一番忙碌景象,那就是彩蝶飞舞,蜜蜂采花,鸟儿在枝头鸣叫,好一幅美丽的画卷。当你清晨步入杏林,观看杏花,吸上一口清新的空气, 使人感到无比的惬意。大有飘飘然把我们融入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假如你站在山岗之上远眺,杏树林好似一条白色的玉带,又像一片花的海洋,横卧在村旁,为村中添了一景。给这个在太行山角下僻静的小山村,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也带来了勃勃生机。每年杏花盛开之时,邻近村庄的群众,也纷纷来村观赏,又给家家户户带来了许多乐趣,如同节日一般。

        家父种植杏树,不是模仿古代文人,也非是过隐士的杏田生活,而是考虑到如何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实践的结果,出乎人们的预料,收获颇丰。杏子到集市上出售,杏仁做为药材与食用,仍然可以换钱,就连树叶,在1942年大饥荒中,供人们食用充饥,帮助农民度过灾年。不仅如此,还给村中带来许多好处,它调节了村中的小气候,净化了村中的空气。加上周围的树林,防止了水土流失。

        这片杏树林,在抗日战争中,还起过特殊的作用。当时共产党的组织尚未公开,一些党员和村干部开会,就在杏林中。这里不被人们注意,发现敌情也便于疏散。从地势上来说,村庄东高西低,日寇扫荡多从东岗上过来,在杏林中观察得清楚。如发现敌情,往西部即翻入沟中,撤离方便。这片杏林,曾经多次掩护过革命干部在此转移。由此可见,杏林既有经济效益,又能调节气候,还能在抗日战争中保护村干部和民众撤退,真是好处多多。

        斗转星移,近年来回乡时,再去看杏树林,却不见踪影。连村外的丘陵之上、沟壑之中的树木,也被砍伐个精光。究其原因,人们还是缺乏环境保护意思,只顾个人眼前的蝇头小利,不为子孙后代着想。有些个别人,成为‘蛀虫’一般,对村中的树木,进行掠夺性砍伐。大树可以买钱,小树可以烧柴,宁可砍伐存入家中,也不让它长在山野。几年工夫,树林就不复存在了。由于对树林的破坏,造成了大河干涸、小河改成旱田。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干旱,地下水下降。给当地居民,饱尝了苦果。

        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号召植树造林,动员群众广植树木,并以承包荒山的办法,予以保证。这对恢复树林,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愿能够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把我们居住的环境,建设得更加美好!

                                                                         2002年6月2日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