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石坚老人相处的日子里

作者:蔺洪柏         发布时间:2013/3/17 13:08:17         人气:2844次

                                              在与石坚老人相处的日子里

        三十年前,由于工作的关系,与石坚老人相处一段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老人的为人处世,以及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难以忘怀。

        我同石坚老人的一段接触,是在老人刚刚从牛棚里解放出来。当时,我所在的单位硅酸盐材料试验厂,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不断在报刊上,发表一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方面的文章。在这个背景下,老人来到基层蹲点,搞调查研究。过去,我们只听说过石坚老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如何挨批斗,受苦受难,并不相识。来厂后,才结识了老人。

        石坚老人深入实际,朴实可亲。老人来厂后,我们给搭了个木板床,就住在办公室里,一个星期骑自行车回一趟家。在厂里买饭票,一日三餐,和职工们一道在食堂里排队买饭。由于他住在厂里,因此,不分早晚,经常在车间、班组里和工人们一起谈心、聊天。其实,就在这聊天、谈心中,他掌握了这个单位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老人特别注重找知识分子、科研人员谈心,了解他们的处境、心情、工作是否顺心。然后把大家的意见和想法反馈给当时的党领导,并和他们一起研究解决办法,如何理顺科研人员的情绪。有时就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和配料工人一起砸玻璃,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老人生性和蔼,不论见了谁,总是面带笑容,首先打招呼,有的叫不上姓名来,就主动的点头。全厂都知道来了一个"大干部"蹲点儿,接触以后,谁也没拿老人当大干部,都愿意听老人说话,心里有什么话,厂里有什么事,也都愿意给老人讲。至今人们心里还在想念石坚老人,只是'天各一方',无缘相见。

        石坚老人高风亮节,热心待人。石坚老人在硅酸盐材料试验厂蹲点时,厂里当时还'挂'着一位'大干部',就是原纺织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阎 镇同志。他是行政十一级的老干部,文化大革命前被错误处理后,'挂'在这个厂。文化大革命来了以后,又给扣上一大堆帽子而关进牛棚,挨斗之残酷,不在石坚老人以下。当时,落实干部政策在全市已经推开,但是由于客观种种原因,阎镇同志的政策一直没有落实,他十分苦脑。我听两位老人讲他们都是1937年参加的革命工作,都是同龄人。两人都是开朗性格,文化大革命中又是'同命相怜'  因此,两位老人见面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情,经常在一起促膝谈心。石 坚老人当时虽然已经解放,但是处境并不多好,他却十分关心阎 镇的事情,向有关领导询问情况。同时更多的还是劝导、宽慰阎镇,用他自己的磨难经历,告诉阎 镇相信群众、相信党,同时还要等待时机,许多事情要有一个时间过程。我在外边屋办公,常见两位老人说的十分投机,这时两位老人好像什么苦恼都没有了,什么压力都淡化了,似乎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战斗年代。阎镇后来对我讲过,他从石 坚老人的高风亮节、宽阔胸怀和热心谈话中受到很大的鼓舞和启发,增强了他生活的信心。 以后,阎 镇同志的工作得到安排,三中全会以后,阎 镇的"错误"得到彻底平反。原厂领导陈 堇同志,与石 坚老人在工作中结下了友谊,在老人担任新的领导职务以后,也没有忘记这位一生坎坷、正直不阿的基层领导干部。在陈 堇同志患癌症逝世后,石 坚老人亲临追悼会,使逝者家属和全厂职工倍受感动。

        我曾与老作家孙犁老人的儿子孙晓达先生及其儿媳有过交往。 在一次和石坚老人谈话中,无意中谈到了孙犁老人。当谈到孙犁老人时,石坚老人盛赞他的人品与作品。同时,把我给他的18开大格稿纸,拿在手里对我说,我要把这些稿纸交给孙犁,告诉他广大群众支持他继续拿起笔来。孙犁老人当时还没有站出来工作,这句话现在听起来很平常,但是在当时份量是很重的,而且有一定风险。

        石坚老人爱护人,对人的缺点直言不讳。在硅酸盐材料试验厂这段时间里,由于他的作风深入,平易近人,对厂里的基本情况比较清楚,包括人的情绪。当时,有一位领导有工作热情,但缺乏扎实,石 坚老人就及时找他谈话,传达了群众对他的看法,指出了他的毛病。还有一位领导同志有干劲、有魄力,不讲究方法。石坚老人也多次找他谈话,直言他的不足,使这位同志受益非浅。这位同志至今仍时刻不忘老人的教诲之言。

        特别是对我的帮助,我那时是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政治上很不成熟,文化大革命又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因此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都存在不少毛病。当时,我对文字很感兴趣,爱写文章,经常给报刊写一些稿件,报导厂里的工作,发稿率也较高。虽然没有稿费,也越写越爱写。但由于单纯追求见报率,造成一些稿件内容,涉及人和事的提法就欠妥当。有的由于'拔高儿',有失真现象,在群众中造成不好影响,一些人有看法。石坚老人到厂不久,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以长者的身份,对我进行帮助。除肯定了我的工作热情、成绩外,尖锐地指出了我思想上和作风上的毛病,帮助我端正文风。他教导我要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要客观地观察分析人和事,不要静止、不要孤立、不要片面。这些教导,我至今铭记肺腑。后来,石 坚老人写出一篇对于这个厂很有分析的调查报告,我反复读了几遍,与其说是读了几遍,其实是学习了几遍。从文章内容到文章风格,使我敬佩尤深,真是五体投地,我这里决非是奉承之词。在石坚老人的教诲和影响下,从此我的文风有了转变,这是我受益终生的事情。

         石坚老人在硅酸盐材料试验厂蹲点儿,不但和全厂职工建立了友情,也和玻璃行业结下了不结之缘。前几年,我的一位友人用几年的时间,收集资料,写出一本天津市玻璃行业史,石坚老人欣然命笔,为这本书题写了书名。

        石坚老人早已离休,解除了案牍之苦,已过着安逸的晚年生活,在这里,我与原硅酸盐材料试验厂的同志们,衷心祝愿石坚老人健康长寿!

                                                            1999年8月16日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