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重庆78岁老人,300元买的黄蜡石,
10年后鉴定值690万
1978年的重庆,雾气弥漫,江水拍打着两岸的石壁,发出沉闷的回响。老船夫陈伯,一生与这江水为伴,靠着摆渡和打捞些江中沉木奇石补贴家用。
那一天,江水异常浑浊,似乎预示着什么。陈伯像往常一样撑着竹篙,却在一片回旋的浊流中,发现了一块鹅卵石大小的石头,通体金黄,在昏暗的光线下,竟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陈伯心中一动,捞起石头仔细端详,这石头入手温润,色泽如蜜蜡般诱人,他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石头。他小心翼翼地将石头揣进怀里,一种莫名的预感涌上心头,这石头,或许不凡。
回到家中,陈伯将石头清洗干净,放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仔细观察。石头通体金黄,表面光滑细腻,隐约可见一些天然的纹理,如同山水画卷般优美。他越看越觉得这石头非同寻常,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第二天,他带着石头去了镇上,找到一位据说颇有见识的老先生。老先生接过石头,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眉头渐渐皱了起来。他用放大镜观察石头的纹理,又用手掂了掂重量,最后长叹一声,说道:“此石非凡物,老朽眼拙,恐难断其真价。”
陈伯心中更加疑惑,又带着石头去了县城,找到一位文物专家。专家见到这块石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他用各种仪器对石头进行了检测,最后郑重地告诉陈伯:“这是一块极其罕见的黄蜡石,质地温润,色泽纯正,堪称珍品,其价值难以估量!”陈伯听到这番话,心中既震惊又欣喜,他没想到自己偶然所得的石头竟是如此珍贵。
专家继续说道:“黄蜡石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宝,它象征着吉祥如意,财富兴旺。这块黄蜡石的质地和色泽都属上品,而且体积较大,更是难得一见。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买家,它的价值可能会非常惊人。”
专家的话让陈伯对这块石头更加珍视,他仿佛看到了石头背后隐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块黄蜡石,它究竟来自何处?它曾经属于谁?它又见证了怎样的历史变迁?陈伯不禁陷入了遐想。或许,它曾是古代帝王的珍藏,在战乱中流落民间;或许,它曾是文人墨客的案头清供,见证了无数诗词歌赋的诞生;又或许,它只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静静地躺在江底,等待着与陈伯的相遇。
时光荏苒,转眼十年过去了。198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收藏市场也逐渐兴盛起来。陈伯听说广州有一位著名的收藏家,对奇石珍宝情有独钟,于是他带着这块黄蜡石,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在广州,陈伯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这位收藏家。收藏家见到这块黄蜡石,顿时眼前一亮,他仔细端详着石头,赞叹不已:“这块黄蜡石,色泽金黄,质地温润,纹理自然,实乃难得一见的珍品!它就像凝固的阳光,蕴含着大自然的灵气。”经过一番商议,收藏家最终以69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块黄蜡石。
陈伯拿着这笔巨款,心中感慨万千。一块偶然所得的石头,竟然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不仅仅是金钱的回报,更是对他多年来对这块石头珍视的肯定。
这块黄蜡石的故事,也让人不禁感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一块石头,历经沧海桑田,最终展现出它应有的价值。这正如人生的际遇,有时看似平凡无奇,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珍惜,或许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一块石头,一段故事,一份感悟,这或许就是收藏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