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老汉买下两把破椅子,29年后拍出2300万,
盛夏的北京嘉德拍卖行内,人声鼎沸。当两把看似普通的木椅被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推上拍卖台时,原本喧闹的大厅瞬间安静下来。台下的古董收藏家们纷纷正襟危坐,目光灼灼地盯着这对外表朴实无华的官帽椅。
这是发生在2011年的一场拍卖会,而这对珍贵的明代黄花梨木官帽椅的故事,要追溯到29年前的1982年。那时的北京,还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大街小巷弥漫着浓郁的市井气息。在北京朝阳区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里,住着一位名叫张志勇的退休工人,他有着与众不同的兴趣爱好。
每天清晨,当晨曦微露时,张志勇总是早早地起床,骑着他那辆吱呀作响的老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他最常去的地方是潘家园和琉璃厂这样的古玩市场。不同于那些腰缠万贯的收藏家,张志勇更喜欢在废品收购站和旧货市场里寻找被人遗忘的宝贝。
那是一个平凡的午后,张志勇像往常一样在废品收购站里转悠。突然,一个骑着三轮车的中年人叫住了他:"老张,要不要看看这两把椅子?看着年头挺久的。"张志勇走近一看,只见两把造型古朴的木椅正安静地躺在三轮车上。虽然椅子表面的漆已经斑驳剥落,木质部分也有些开裂,但那沉甸甸的分量和精湛的做工还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凭借多年逛古玩市场积累的经验,张志勇一眼就认出这两把椅子的不同寻常。椅背的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乌纱帽,椅子的整体比例匀称优美,虽然年代久远,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精巧的雕工。更让他惊喜的是,这两把椅子竟是用珍贵的黄花梨木制成。
回到家后,张志勇的决定却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妻子埋怨他乱花钱,儿女们则嫌弃这两把"破椅子"占地方。无奈之下,张志勇只好将椅子搬到阁楼上存放。就这样,这两把看似不起眼的椅子在尘封的阁楼上一待就是29年。
时光飞逝,2011年,已经年过古稀的张志勇为了帮助孙子筹备婚事,想起了这两把被遗忘多年的椅子。在老友的建议下,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椅子的照片发给了北京嘉德拍卖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一举动彻底改变了张志勇一家的命运。
专家们在仔细鉴定后惊喜地告诉张志勇,这竟是一对极为罕见的明代末期黄花梨木雕龙纹四出头官帽椅。从椅子的做工和用料来看,很可能是当年某位高官的座椅。整把椅子从选材到雕刻都显示出非凡的工艺水准,是明代家具中的精品。
在拍卖现场,竞价一路飙升。从起拍价的一百万到五百万,再到一千万,最终在激烈的竞价中,这对官帽椅以2300万元的天价成交。当拍卖锤落下的那一刻,整个拍卖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对流落民间的明代官帽椅,见证了中国传统家具艺术的巅峰。其身上蕴含的匠心之美与明代家具的典雅气韵,让它成为了令收藏界趋之若鹜的珍品。而张志勇凭借着对古董的执着与敏锐的眼光,在平凡中发现了不平凡,让这件艺术瑰宝重现天日。
古物自有其魂,每一件流传下来的文物都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