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林之子——赵树标

作者:徐托柱         发布时间:2023/12/8 9:27:14         人气:782次

 影林之子——赵树标

                           徐托柱

      2023125日,受影林村委会邀请,我们在饶阳县城工作的几位同乡一起回村,参加了离乡游子赵树标先生的《乡愁三部曲》赠书仪式,同父老乡亲欢聚一堂,感慨良多,收获很大。

   ed6f3c580a95df82c497c929e6d60e8

赵树标先生离乡半个多世纪,心依然长在故土,情系乡亲。从2015年到今天,用八年时间,以影林村为背景,把这个两千多年的古老村庄的历史,把左邻右舍的老乡亲人物,都写进了他的宏篇巨著中。他那份影林村人的纯朴实在劲,也体现在他的文字上。他的语言土气朴实中透着文采含着知识哲理,在当今文坛罕见难得。

    赵树标先生。按辈分他始终喊我乡叔。虽然我比他小十几岁,但他一直柱叔、柱叔地叫我,我也叫他“苦小”。今天写作此文,我要称他先生,他作为一个爱国爱乡、笔耕不辍的古稀老人,无论是做人、作文,还是知识、才能都堪称是我佩服的先生。

    打开他的《乡愁三部曲》,你会看到曾经的街坊邻居,都是真人真事。也会看到曾经的历史故事人物。也会看到曾经的乡村印记。浓浓的笔墨,厚厚的情感,书写了作者远离家乡的浓重乡愁,展现出可贵的家国情怀。

     他是当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影林村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一时引起全村人的震动!因为,他当时仅有个初中文凭,而且已届三十,结婚生子。却让初中生考大学的神话变为了现实。

     真正熟知他的人,并不惊讶,我母亲就是其中之一。赵树标的爷爷赵福顺至今都是村里人口耳相传的名人,他二、三十年代是村剧团的台柱子,四十年代是抗日骨干,土改时是著名作家方纪的农民朋友。他的父亲是我们这一带村庄有名的“神医”,他的母亲是当时生产队的妇女队长。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在我母亲的眼里是个仁义,懂事的孩子,从小聪慧,深受我母亲爱护。

     68年作为知青从县中回到村里种地,当过大队会计,当过兵,当过民办教师,当过“土记者”。他的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勤奋学习的态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凭初中学历考上河北重点大学就不足为奇了,但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他为一代又一代影林学子树立了榜样。

     这是我对赵树标先生了不起的第一个佩服。那时,我在西大庙读小学。赵树标这个名字就深深印在了我的记忆里!我也要勤奋学习,给老娘争口气。

    赵树标先生家住西大庙附近,我上学课间活动,有时去他家喝口凉水。偶尔也见过他。他浓眉大眼,中等身材,脸色中透着坚毅,嘴角时常挂着微笑。他好像总是穿着一身发白的旧军装。很少说话。可是,他却是我心目中未来的榜样,也是全校学生和全村人民学习的榜样。

     我和同学曾多次推开他家的房门,掀开水瓮的莲子,就喎一勺水,咕咚咕咚的喝。有不懂事的孩子,还把剩下的水,又倒回水瓮。有时被树标家媳妇看到,人家什么也不说。这一家人脾气真好。这仿佛就是我对他们的最初印记。

     1978年他到省城上大学,我就很少再见到他。我记得1979年暑假的时候,我去放羊打草,我看到他赤脚背着菜筐,领着他56岁的儿子,也走在田间揪着野菜。

     我哥哥说,你看人家树标,考上大学不忘本,带着草帽下地,背上菜筐打草揪菜。是的,他是影林村的娇子,

也是我心中最美的大学生。我对他的记忆最后就定格在这里。

    1982年他毕业去了华北石油,我考进了冀州师范,1985年毕业后回到饶阳。从此,很少见面,只是过年的时候,我和我哥去给他爹我的金榜哥拜年,经常提掇他。

    再后来,我结婚生子。赵树标先生已是享誉华北油田的大作家,央企一个二级单位的宣传部长。我一次带着孩子回家,母亲说,你金榜哥病了,树标从任丘回来,他对两个弟弟说,我把老人接走看病,我先伺候着,你们农活忙,等不忙了,老人怎么管咱再说。

      我知道,树标在我母亲的眼里比我还亲,她亲眼看着他长大。经常夸他有出息。母亲说,树标和他媳妇多懂事,当了官,还心疼自家的兄弟,孝敬父母这在咱们村北头是第一名。真是个好孩子,大孝子。

     说起来话长,赵树标的爷爷是我奶奶的干儿子,我们两家是世交。所以人情世故,我们两家来往特别密切,和其他乡亲相比格外特殊。

     赵树标先生的父亲从小出过天花,落下满脸麻子。他十几岁在八路军县大队当卫生员,开始学习中医,医术高明,药到病除。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谁碰到了,都会说,快找“麻子”,一副小中药就好。可是,我的父母绝对不让我们这样来叫。他是你金榜哥,要叫哥。别那么没大没小的。

     是啊,我家兄弟姐妹多,有时谁不好受了,母亲带过去让金榜哥看看,一点半点的小毛病,金榜哥给了药,从来不收钱。母亲说,咱得感恩一辈子。我记得父亲后来一次高烧住进了医院,什么法子都不见好,被迫回家。眼看生命垂危,金榜哥知道了,对母亲说,婶子你要相信我,我来看看。

经过金榜哥的治疗,确诊为出疙瘩。人啊从小到大都得出一次疙瘩。按照他的方子,吃过药以后,父亲从鬼门关走了回来。从此,神医“麻子哥”的称号,远近闻名。

    赵树标先生他们这祖孙三代在我们村家喻户晓。辈辈都是精英,是乡贤。深受村民的敬重。

    我和赵树标先生的关系似乎随着他把他的父母都打整完了,也将结束了。再也找不到交集。只是他的名字曾经像一盏路灯照亮我人生的路。

    然而,20151月,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他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村庄——影林。这时他已经退休,已是文学成就颇丰的作家。他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对故土的留恋,对村民的回报,用他的写作才华,义务为家乡写一部村史《影林乡贤》。

    那时,我的父亲已经去世十六年,我的老母亲跟我住在饶阳城里。赵树标先生一到县城,就来看我的母亲。几乎二、三十年没有见面,我的母亲一眼就认出了他。是标小吗?母亲紧紧拉着他的手,招呼我给树标倒水沏茶,拿好东西给他吃,那个亲热劲,那个幸福劲,让我这个当儿子的都有点嫉妒了。

     母亲经常对我讲她。标这孩子,从小就仁义,心眼好,长大真出息了!你看人家在外做官,孝敬父母,走在兄弟们的前面。乡亲们谁不夸。

     这是我对赵树标先生的第二个了不起的佩服。他是一位孝顺的好孩子。

      如今两个人见面了,母亲高兴的合不上嘴。我记得母亲说的第一句话,“标小,你看,你现在多好,她们都没有福分啊,”

她们是谁?也许这话里还有一段段不被人知的故事呢!

    后来,我带着好奇问赵树标先生,他说,那时我家弟兄三个,我到了结婚的年龄,你老哥就知道看病,你老嫂子一心扑在生产队上,家里仅有3间小北屋,日子也不富裕,谁家的女儿愿意嫁呢?庄奶奶很惦记我的婚事,说了一个又一个,都没有成!愿来这样。可是母亲从来没有和我提过。赵树标先生在写乡愁第二部曲时,把我老母亲作为他最重要的乡愁人物,写进书中,题目为《怀念,不需要血缘》,融进了浓浓的感情,用心血来写,结果,文章一出来,就在网上和微信群里火了,文友推荐报刊登载,经典书籍收录,作为名篇被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供专家学者研究使用。

  

 

 

 

CIMG3145_副本

 2015年我在县委机关工作,从事历史文化研究。当我听说赵树标的想法后,我很佩服很支持。就这样为了完成《影林乡贤》这部村庄的历史,留住世代的乡愁,他自费去石家庄,跑衡水,不停地往返任丘饶阳两地,我——他的这个乡叔,自然就成为了他的接待员和联络员。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赵树标先生的人品、文品、书品才真正有了深厚的了解和共鸣。当时他的恩师肖献法还在,我们一起讨论整部书的结构布局,章节的设置,乡村选录内容,文字规范要求,记录展现的形式等等。我为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鼓掌!

     他在企业已是功成名就,可以安度晚年。但他放着好日子不享清闲,却冒着傻气义务写书,人家别的作家几十万,上百万地挣,他分文不要还倒贴。或许就是喝了家乡那口苦水井里的水,他要全心感恩 、全心回报,这方水土和母亲影林!

这是我对赵树标先生的第三个了不起的佩服。

   《影林乡贤》正式出版后,我和赵树标先生在他的恩师肖献法指导下,把两千多年前秦汉巨儒毛苌传诗诗经台的过往,经过搜集整理,实地考察采访,我们三人共同完成了一部当地历史文化专著《饶阳有座诗经台》。这是饶阳历史文化研究的最大成果,在全国文化领域引起广泛关注。我们三位文化老人的事迹,曾被选入江苏中学教育教材。

     在以后,我和赵树标先生也经常微信联系。他告诉我,他在编写《影林乡贤》的姊妹篇《老桑树底下的乡愁》。

他说这次创作与往昔不同,他仍然以故乡影林村为背景,偏重村民崇德向善,美好人性的展现,为英雄树碑,给百姓立传。收录的内容更广泛,视角更宽阔。

    共同的故乡情结,共同的文化初愿,共同的艺术审美,是我们成为了忘年交,成为了人生路上的知己知彼好知音。他几乎每篇都分享给我,我成为了他的第一读者。他很虚心,认真对待我的建议和意见。

    是的,我感觉他的文章是用心用情用血写就。我见证了他的《老桑树底下乡愁》的整个写作过程。他有时写到极佳之处,亲自通过微信念给我听。他说,这部书一定把它打造成精品!让它成为传承传统文化,著述故乡历史,留住世代村魂的经典之作。这是他作为离乡游子献给影林母亲最好的礼物。

    当这部书完成之后,他告诉我。柱叔,我这次出版,我准备用我的养老金印,而且免费赠送咱们影林村父老乡亲。我深知,他也是工薪阶层普通的一位退休干部。省吃俭用,就那么点薪水。真是从牙缝挤出来的,省出来的费用啊。他著书免费赠送乡亲,这种义举不震撼吗?这种人格不高尚吗?这种人性不光辉吗?不正是我们当下农村 城市每个公民呼唤回归的生命之真的乡愁吗?

    这也是我佩服他的第四个了不起!

    20226月《老桑树底下的乡愁》正式出版,我第一时间阅读了它。这里记载了家乡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和事,也如他写作的初愿,更多的记载了故乡人物的人性的善,品格的真!打开这部书,你的心灵会得到净化,你的思想境界会日益美好,你的道德水准将会得到提升!只要读后,每个人都会被它浓浓的乡愁,满满的正能量所感动所折服!这是中国文坛乡愁题材很难出现的好作品!

     很多人读了之后,纷纷留言,写下激动人心的读后感。我也为赵树标先生寄语,写下我一位来自他深爱的故乡的村民独特感受。后来,赵树标先生把《老桑树底下的乡愁》全国文坛及全国文友们的轰动反响,编成了《乡愁之声》。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阴。《乡愁之声》又是真人真事真言真语真心声!

  648056e94c0545f698816b192052835  

赵树标先生用八年时间,主编创作的《影林乡贤》、《老桑树下的乡愁》以及刚刚面世的《乡愁之声》,被行家和广大读者誉为《乡愁三部曲》,这在中国文坛可以说是第一人,也是唯一。他的《乡愁三部曲》,将成为中国农村乡愁题材里程碑式的作品。

    这是我佩服赵树标先生的第五个了不起!

    最后,我想对赵树标先生说,您是滹沱河畔影林村的娇子,更是中国文坛的骄傲!您是老兵作家,更是草根作家!您是石油作家,更是人民作家!影林村村民欢迎您,全国读者更欢迎您!

      

 

 53204b767e1cefb9431a3557e744195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我的体悟是,愁,可愁,非常愁。您写的是文字,您著述的是历史,您留下的是中国影林村世代的乡愁,不老的灵魂!影林村崇德向善,勤劳勇敢,保家卫国,心胸坦荡,无私奉献的不死的影林精神!

    赵树标您的名字,也是影林村老桑树底下长出的一棵新的翠绿的桑树,也将留下一行一位赤子走过的脚印,一片回首凝望的乡愁!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