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蘸诗情抒乡愁

作者:赵秀忠         发布时间:2023/4/18 10:29:53         人气:707次

《乡愁留声》序言
          饱蘸诗情抒乡愁
           ——赵树标《老桑树底下的乡愁》读后
              赵秀忠

    在文学世界里,乡愁、乡思、乡情、乡韵,是最容易引起人心灵感动、情感共鸣的触媒和介质,读赵树标著《老桑树底下的乡愁》,引发起我的思绪激动和联想则更为强烈。《乡愁》问世不久,赵树标的新书《乡愁留声》又将诞生,实在可喜可贺!
    赵树标,华北油田退休干部,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校园文学研究会会员,有“草根作家”、”红色故事大王” “中外诗歌散文精英人物”等美称。但更重要的是,他是我1978—1982年在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的同窗好友。
    赵树标是我大学同学中过从密切、相知交心的兄长。初识时便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清癯的脸庞、浓密的眉毛、有神的眼睛,透露出帅气英俊、睿智活泼;常穿的洗的泛白的军装,略显瘦弱的中等身材,轻捷快速的步履,显示着退役军人的干练清爽;特别是说话时带着“嗯哪”口语的衡水乡音让人感到亲切而朴实。
    相处既久,彼此了解渐深,我们的心灵距离也拉得更近,彼此之间有着太多的缘分。我们都姓赵,500年前是一家,相互以兄弟相称。我的家乡在滹沱河上游的平山,他的家乡在滹沱河中下游的饶阳,很容易产生“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共饮一江水”的美好和亲近。当他自我介绍是饶阳人时,我马上便提到了上世纪40年代便驰名中外的饶阳五公村的全国著名劳动模范耿长锁,树标兄为我知道他家乡的名人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有如遇知音的感觉。
    中国“山药蛋”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赵树理是我们都敬佩的现代著名作家,而树标兄与赵树理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同学们常常戏谑称他是赵树理的兄弟。虽是玩笑,但树标兄的确对赵树理情有独钟、喜爱有加,他曾对赵树理有过深入研究,并先后发表了《啊,春蚕——怀念人民作家赵树理》《赞赵树理的别扭劲儿》《文艺创作要为农民着想》等散文、论文等。同样喜爱赵树理的我也就对树标兄增添了更多的敬重和亲近。
    我们都是农家子弟,跟庄稼地与生俱来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恋乡情结,使我们有很多相同的爱好和共同的语言,因而我们除了都喜爱赵树理外,也同样喜爱一生为农民写、写农民的优秀农民作家浩然,都从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等传世佳作中获得了文学的美感,接受了文学的熏陶,致使我们有了对文学梦的向往和追逐,当然作家浩然也成了我们的共同话题。
    记叙毛主席1945年重庆谈判前在延安机场与军民告别历史场景的散文《挥手之间》是我们大学时期当代文学散文课上学习的名篇,在记住毛主席机场挥手历史瞬间的同时,也记住了《挥手之间》的作者方纪。课后,树标兄告诉我们,方纪曾在他的家乡饶阳县影林村参加过土改,并依此为素材写出著名长篇小说《老桑树下的故事》。当时我的心里充满了羡慕和惊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学期间,我与树标兄的文章同期登载在学校内部期刊《崛起》。同时,我和树标兄也是在大学读书时就发表作品为数不多的两位同学,而且都发表在1981年,我的文学评论处女作《评浩然新作山水情》发表在内蒙的文学期刊《百柳》,他的散文《啊,春蚕——怀念人民作家赵树理》发表在《河北文学》。
    而树标兄此作的发表竟然与我们都尊敬的一位文学前辈有关,这就是曾任河北省文联机关党委书记、人事处处长的河北作家常庚西先生,正是因为他的推荐,树标兄的散文早期代表作才得以在《河北文学》发表。常庚西,河北省获鹿县(今石家庄市鹿泉区)孟岭村人。孟岭位于平山、获鹿两县交界处,距平山县城不过10华里,距获鹿县城却有20多华里。历史上有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孟岭村常划归平山管辖。因而常庚西老师更认同自己是平山人,而平山人不论从地缘上还是情感上都把他当作平山乡亲。上世纪50年代,常老师曾在《河北日报》工作,与作家浩然、曹继铎、杨啸等是同事,也是亲密的挚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我文学评论的活跃期,经常参加省文联、省作协的活动,常老师对我这个小老乡关爱有加,经常对我的写作提出建议,并赠送我他的小说集《换亲记》,还请我到他家作客。读了树标兄的《老桑树底下的乡愁》,才知道我们有一位共同的良师益友,更加深了我们的情缘和兄弟般的友谊。
    不仅如此,对树标兄的文学创作有过支持帮助的华北油田教育学院副教授金耕晨老师,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我都在河北文艺评论界产生影响,经常参加省文联、省作协的作品研讨和学术活动,彼此之间有过很多的交往和恳谈。另一位同样是树标兄好友的华北油田文化宣传干部韩元涛,是从我们平山走出的青年才俊,是我的邻村乡亲,与我大姑家一个村,他的妻子还是我中学好同学王文文的妹妹。
    我与树标兄就是这样,有着太多的缘份,太多的际遇,太多的共鸣,我们属于那种一旦相识便终生相知、终身难忘的知交、知音、知己。
    大学毕业我分配到河北经贸大学(原河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树标兄分配到华北石油,相距并不遥远,但40多年间,契阔别离,相聚很少。尽管如此,我们的情感没有丝毫的衰减,每一想起树标兄的名字,他的音容笑貌便鲜活地浮现于眼前如在昨日,亲切亲近之感油然而生。特别是展卷赏读树标兄积六载心血、倾满腔热情撰写的著作《老桑树底下的乡愁》时,更打开了我对树标兄的记忆闸门、激活了我对树标兄的情感之源。通过他生花妙笔的牵引,走近了滹沱河下梢的那片广袤的土地,走近了那蓊郁苍翠的老桑树,走近了树标兄的亲友们和众乡邻,更走近了树标兄那浓浓的、悠悠的、深深的情感世界,当然也走近了树标兄50年如一日辛勤耕耘而枝繁果硕、琳琅满目的文学世界。虽然树标兄笔下的家乡是一片我未曾涉足的陌生土地,他抒写的那一个个人物很少有我认识的,但读起来是那样的不隔,那样的流畅,那样的亲切,似乎就是我家乡的乡亲、故交、友人。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身影,他们的精神,是那样的可触可感,可知可亲,引起我心灵的跳动,拨动我情感的琴音!
    读《老桑树底下的乡愁》引起我的感动、感慨、感悟太多,最强烈、最突出者有三。
    一是敬佩于树标兄的执着追求与人生辉煌。树标兄70余载人生路、50余载文学路,洒满了奋斗的汗水,也盛开了灿烂的花朵,收获了累累的硕果。数十年如一日对理想的追求,对文学梦的追逐,得需要多么坚韧的执着、多么顽强的毅力、多么艰辛的努力啊!单就树标兄的文学路来说,从家庭的才艺濡染到恩师的引路启迪、再从军旅的蹒跚起步到大学的青春咏叹,又从中年的引吭高歌再到晚年的井喷爆发乃至获得文学界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誉,其间经过了多少曲折坎坷、多少艰难守望、多少心血付出,在阅读的字里行间,对树标兄文学路上的甘苦、荣辱、得失诸般滋味有了深切的体会和理解,对树标兄的敬意也步步提升。
    二是神往于哺育滋养树标兄的那片神奇丰厚的土地。不能不指出的是,名作家方纪对树标兄的影响是多么深远,而树标兄从方纪那里得到的鼓舞和教益是多么深厚,而二者之间的联系都源于树标兄家乡的老桑树。是老桑树成就了方纪,也成就了树标兄。而我们从老桑树下的故事和乡愁里,也熟悉了饶阳、感知了影林,感受到了树标兄家乡的魅力。2000多年历史的影林古村落,秦始皇驻足与刘秀避难赐名的传说,魏武挥鞭留下的“割马”佳话,杨六郞抗金驻兵的“拴马桩”,抗日的壮烈与“影林大惨案”喋血,作家方纪的土改经历和小说创作,以及距此并不遥远的毛苌传诗的诗经台,乃至邻县的晚清名臣张之洞……这一切都彰显出树标兄家乡历史的悠久、文化的厚重、生活的诗意,让人叹服,令人向往,也让人服膺在这片土地上活跃、矗立的那么多的英烈、先贤、志士、人杰,当然也包括我引以为豪的树标同学!
    三是感动于树标兄倾情抒发的浓重乡愁和乡情。在有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大地上,一直萦绕着一股割舍不断、丝丝如缕的民族共有情愫,这就是人们对家乡的钟情、挚爱、眷恋和亲近。它是最能触动人们最柔软、最温暖的情感神经的情绪和情感,特别是离乡的游子,思乡、怀乡的乡愁乡情更浓更重。树标兄不但在《乡愁》一文中对乡愁作了中肯、确当的解释,即“乡愁是因思念家乡而产生的情绪”“乡愁是对童年、对故乡的留恋,是对过去生活过的历史场景留下的深刻记忆”,而且通过自己一篇篇抒情式的散文抒发了他对家乡由衷的、炽热的、浓重的、悠长的爱恋和歌颂;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自己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把乡愁、乡思、乡情、乡韵表达得更加具象、更加深沉、更加丰厚。不论是对英烈的歌颂,还是对贤达的敬仰;不论是抒发亲人间的亲情,还是表达对贵人的感恩;不论是叙写同学故事,还是描述乡亲人物,无不倾注着树标兄对家乡土、家乡人、家乡事、家乡情的一往情深、刻骨铭心。虽然这些人与事的记叙语言质朴、不尚奢华,但读来更有人间况味、更显人生真意、更有生活气息,更能丝丝入扣地叩击读者的心灵,更能感同身受地唤起读者的共鸣,更能如坐春风般地感受到树标兄语言文字的温度和灵性、引力和张力。
    写到此,忽然想起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参禅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读罢《老桑树底下的乡愁》,感到我心目中的赵树标,还是40多年前的那个充满活力、质朴纯真、豁达乐观的树标兄,但细细揣摩,便感到树标兄除了仍然保持着他的向上、真诚、热情之外,他的精神、性情、心灵包括文学艺术的驾驭都更多了一些从容、自在、洒脱和练达。因此,我对树标兄的认知和喜爱也倏然提升了高度。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愿树标兄宝刀不老,健笔凌云,再有更加厚重娴熟、灵动飞扬之作奉献于亲友与读者,在我们的世界留下更多更美好的声音!
    (收到族亲、挚友、学弟秀忠此文,甚喜,征得其同意,特作为新书《乡愁留声》的序言以飨读者,永远留存。——赵树标
                                    2023年4月16日)
 
    (赵秀忠后排左二,赵树标前排右三,这是二人于去年夏天最近一次相聚,赵树标专程赴石门,给老师和同学送新书《乡愁》)
    (赵秀忠系河北省平山县人。教授,文学评论家。曾任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学部主任、学报执行主编,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特邀专家,河北省统一战线学会副秘书长,石家庄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获全国社科联授予的“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称号。)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