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作者:卢国桢         发布时间:2022/9/17 9:24:25         人气:1315次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喜读赵树标《老桑树底下的乡愁》

                卢国桢 

我和作家赵树标同为饶阳人。他是影林村,我是合方村,相距不过15里路,同属留楚镇,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老乡。

他们村的刘志民、徐托柱两位兄弟,是我在县委机关共事多年的好朋友,他们常跟我念叨赵树标,所以对其久闻大名。

由于树标老兄在华北油田工作,至今未曾谋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普遍拥有了智能手机,大大缩短了交流联系的距离和时间。

对诗歌情有独钟的托柱弟率先建立了“杨柳青诗歌微信群”,我和树标兄都进了群,成为微友。

(一)

201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作为离乡游子树标兄曾义务为村庄编写、出版了一部村史性质的书——《影林乡贤》。这部书为县乡村志书编撰树立了标杆,为国家村史写作开创了新的体例。有幸拜读,甚为推崇。常言道:“文如其人”,从此,对树标兄加深了了解。


今年前些日子,在微信群里看到树标兄又出新作《老桑树底下的乡愁》(以下简称《乡愁》),并赠书于饶阳县耿长锁纪念馆,甚为高兴,特表祝贺!他告知我,饶阳留有存书,让我找托柱弟领取。

729日,我到县城见了托柱,从他手中接过装帧精美,尚留墨香的新书,心里充满喜悦,回家后即刻拜读。说实话,做了四十余年的文字工作,一直爬格子,退休后,读书和写作的兴趣下降了,可读起《乡愁》,爱不释手,越读越有滋味,读了上篇想下篇,感受颇深。可以说,这真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好书。用现今的网络语言来说,要给树标兄点一个大大的“赞”!

《追思怀远情深深》,这是饶阳县原人大副主任、现任县作协主席何同桂为《乡愁》写的序言。序言详细介绍了其与树标兄相识相交的人生经历。何主任曾是我的老领导,我深知他的为人和写作才能。他出版过多部文集,是衡水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会员,衡水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序言说,树标兄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刚从部队复员,因文笔优秀被聘为县“五·七”大学通讯员培训班教师,这勾起了我的思忆,我工作起步就是县通讯员培训班,那时下乡采访组稿真是行色匆匆,挑灯夜战是常事。每月领24元津贴,还要拿出一半交生产队记工分。下乡到户吃派饭,虽然生活清苦,可精神状态极佳,特有同感。只是我是1978年参加工作,而此时树标兄考上河北师大离开饶阳到省城读书,错过了共事的机会。

树标兄作为新中国同龄人,出身贫苦家庭,饱受磨难,意志坚强,虽未上高中,恢复高考后,却凭实力龙门一跃考入河北师大中文系,足见其青少年时期学习刻苦努力,勇于奋斗,功底扎实。

工作后,树标兄执教讲坛,编辑报刊,担任领导,成绩斐然,获得众多荣誉和奖励。可以说是饶阳人民的骄傲。

《乡愁》,全书由英烈篇、贤达篇、亲人篇、贵人篇、四丑篇、同学篇、乡亲篇、诗歌篇、美文篇、资料篇十个部分组成,还有3篇序言和1篇后记及附录,共计14126万余字。这部书是赵树标退休后,花六年心血著成的,可以说是一生的辉煌之作。

作为一名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老战士、老教师、老作家,不求升职发财,不计名利地位,古稀之年,为“留住美丽乡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奋笔疾书,实在难能可贵。

(二)

书中所写所记,多为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用乡土语言,讲故事,著美文,震撼人心。英烈篇中,饶阳县第一大惨案——“影林惨案”的英雄烈士为:抗日献身第一人尹玉庆、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赵卯、英雄事迹永励后人的曹凤栓、难得的冀中汉子徐秋荣,他们和作家第二故乡的“奇袭白虎团老英雄赵顺合等,永远激励人们奋勇前行。

村庄抗日献身第一人尹玉庆)

贤达篇,开篇为晚清名臣张之洞作传,介绍了他不管是做人,还是为官做事,都是当时的模范。一生保持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他对国家教育和实业的发展,为南疆抗法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他还是武汉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基地的奠基人。他兴建了贯穿中国南北的大铁路,兴办了各种学校,建立了新军,组织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对民族的发展居功至伟。

《新中国林业部长罗玉川列传》、《著名作家方纪列传》、《人民功臣优秀指挥员赵武昌列传》等,这些为党、为人民、为军队建设无私奉献一生的领导干部、作家、军队指挥员,载入史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亲人篇中,曾祖父赵万春、曾祖母张凡、祖父赵福顺、祖母路年格、父亲母亲、17岁入党的大姑、抗美援越的三叔、富有传统美德的妻子魏素灿,这些对国家和家庭做出贡献的亲人,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记忆,永恒的亲情。作家的这个大家庭,是一个革命的家庭、进步的家庭。亲情血浓于水,先人恩重如山,读后给人力量,给人启迪,这对每一个家庭的教育都是有深远意义和良好影响的。

贵人篇中,赵树标记述了恩师肖献法和本县著名全国劳模耿长锁,都是笔者敬重和熟悉的杰出人物。”怀念,不需要血缘“——乡愁人物庄奶奶,更是可爱的百姓,可敬的亲人。此篇思想感情美、文章结构美、语言表达美,还因为深情讴歌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文化、美好人性,有一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鲜明主题,文章写得生动感人。作家把自己对庄奶奶的真挚敬重和爱戴诉诸笔端,这朴素的感情是无法装出来的。此文出书之前,就已在家乡广为传诵,反响强烈,主流媒体刊发,众多网站转载,”鲁迅文学杯大奖赛“获金奖,收入典籍后被北京大学图书馆永久收藏,供专家学者研究使用,实在不一般!

(图片由赵树标提供)

四丑篇中,丑女、丑娃、丑爹、丑桥,其人其物,均是貌丑德美,容陋才佳。“丑女”苑居安,一位长着一双大脚的丑女,一位传奇农家妇女,一位坚强的抗战母亲,她以赤诚之心和侠肝义胆,一直战斗到抗战胜利,迎来民族解放,成为巾帼英雄,作为昔日的丑女,她将名垂青史。

“丑娃”,姓徐,小名“小土蛋子”,大名徐托柱,是我在县委的同事。他生在苦人家,饱受磨难,受父母影响,有一颗朴实善良的心。少年时代,这个世界给了他太多的悲苦、辛酸和屈辱,但他很坚强,崇尚生命美德,不怕曲折,为人好,文笔优秀,诗作有成就。正如作家所说:心存善念容必秀,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乡亲篇中,树标兄赞美家乡水,讴歌故乡人。这些“大惨案”中的烈士、土改中的积极分子、生活中的仁者贤者、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诗人乡村画家等,在作者笔端,延续了中华民族古老的美德,使他们的生活更幸福,灵魂更高尚。

(三)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思念和怀念故乡时,激起的“苦、辣、酸、甜、咸”五味俱全的美好情感。这是树标兄书中的感言。

作为离乡游子,树标兄深情地爱着自己的故乡。退休后,年逾古稀,历尽艰辛,使一项开创性的历史文化工程——《老桑树底下的乡愁》这部宏篇巨著成功,大大弘扬了正能量。透过美丽乡愁,我们读出了家乡这座村庄“爱国抗敌,孝义当先,崇文重教,变革求富”的可贵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乡村发展的灵魂,万万不可丢失啊!

全书的后三个篇章系诗歌篇、美文篇、资料篇,这几个篇章,美文多多,文笔流畅,饱含激情,生动感人。比如:《祖父的家书》、《哦,故乡那片桑林》、《归来兮,饶阳诗经台》、《两张准考证:影印四十年心路》等,其中多为获奖作品,读来让人思绪万千,心潮难平。

树标兄是一位有责任感、正义感,有担当精神的饶阳籍作家,晚年仍退而不休,笔耕不辍,其撰写的这部《乡愁》著作,以浓重的笔墨记述描写了一百多位英烈、贤达和贤孝之人的红色传记故事,读罢令人深受教育,获益匪浅。

  

作者手稿,发表时略有改动

最后,我要送树标兄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用这副名联来总结他的文学创作和《乡愁》新书是再合适不过了。这既是对他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他的最好赞誉。

202295日于饶阳,916日定稿

(作者简介:卢国桢,195910月生,河北省饶阳县合方村人,中共党员,县委机关公务员。先后从事新闻报道、机关文秘、党史研究,曾在各级报刊及出版物发表多篇文稿。有部分作品获奖。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