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老桑树底下的乡愁》

作者:徐托柱         发布时间:2022/7/9 9:36:45         人气:717次

   我所知道的《老桑树底下的乡愁》

                 徐托柱

影林村,是我出生的地方。

对于故乡,总是有很多忘怀。离开它的时间越长,心中的那份乡愁,越来越浓,越来越厚。

总想对它说些什么,总想对它做些什么,来以慰藉生命的那份眷顾,回报它的养育之恩。

《老桑树底下的乡愁》是同乡赵树标先生继主编《影林乡贤》之后,历经六年潜心打造的一部怀恋故乡的文学巨著。

关于这两部书的酝酿,策划,生成,犹如重新在故乡母亲——影林村落地的两个孩子,其中故事的曲折、酸痛,只有亲历者才能懂得。

但是,为家乡做一件好事是光荣的,为村民做一件好事,也是幸福的,为民族做一件好事,更是自豪的。

虽然好难好难。离乡游子赵树标还是做成了。我为他古稀之年,犹怜生命对民族和故乡的大爱点赞!

我和他都是喝着家乡的那口苦井水长大的。我们的祖祖辈辈生活在影林,他们的忠骨也埋葬在影林。我们两家是世交,我的抗日英雄大脚奶奶,是他爷爷从小的干娘,后来,我奶奶把他爷爷送上了抗日战场。

注定赵树标这一身骨血与影林村,是割不断,打不散的千丝万联。

唯有乡愁是作者自发不灭的创作动力,他要把美好的乡情留给人间;唯有乡愁是作者始终如一的创作主线,他要把美好的人物名字刻在这片黄土;唯有乡愁是作者生成这两部书的内涵,因为作者也要把自己化作故乡——影林村的一枚乡愁,他要把影林的历史、美好的村魂著书永存。

如果说《影林乡贤》是回乡游子对家乡历史留下的文字记录,那么《老桑树底下的乡愁》则是离乡游子对生身之地——影林村最美的黄土人物的怀恋和铭刻。后者的文字功力,思想内涵,文化修养,文学水准,道德高度是六年时间的人生修炼或脱胎换骨的一次蜕变升华。

《老桑树底下的乡愁》的人物故事,以影林村的真人真事,影响作者成长的美好的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以村庄为主又兼顾村庄之外。作者以真情实感,把他们的美好故事,传统道德,音容笑貌,带给了读者,留给了后人。揭示出需要承传和铭刻的民魂村魂,以致于需要铭刻的国魂。

读罢《老桑树底下的乡愁》每一章每一节,作者赵树标写的人物,我感到不是仅用笔写、也不是仅用永键盘敲打能够完成的,而是用心、用爱、用泪自然而然油生的纯真情感,在向这片故土诉说。我相信,读者拿起这本书来,就不会放下,因为生命的美好是相通的、共鸣的。

《老桑树底下的乡愁》不仅是作者自己的乡愁,也是每个人的,更是当今文学界的文学的乡愁。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生命真正的怀念,什么是写作真正的内容,以及带动读者思考生命本质和人世间最美、最珍贵的东西。

《老桑树底下的乡愁》是大家的,也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所以我这样说,因为它的感情是人性的,它的道德是传统的,它的文化也是民族共融的。

我相信,《老桑树底下的乡愁》的问世,将是流传的文化瑰宝。它告诉我们,找回传统,回归人的本源——才是每个人要走的路,也是每个文学写作者承担的社会责任。

                      202272日于石门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