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标的新书《乡愁》:
耿长锁纪念馆永久收藏
(本网讯 记者 岳双才)6月30日,在喜庆党的101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饶阳县耿长锁纪念馆,举办了简朴而温馨的赠书仪式。饶阳县离乡游子任丘石油作家赵树标向纪念馆赠送了自己的新书《老桑树底下的乡愁》和收录了其弘扬耿长锁精神的典籍《世界文化名人大辞典》。
该纪念馆始建于2013年,是为了纪念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耿长锁而建。1943年,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伟大号召,耿长锁带头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土地合伙组,带领群众走上集体化的康庄大道。创立了“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廉洁奉公,造福为民”的耿长锁精神,被毛主席誉为“群众所信任的领袖人物。”
仪式由耿长锁纪念馆和张之洞研究会《清风》杂志社联合举办。馆长魏志伟主持仪式。河北省张之洞研究会会长于永昌、河北省老教授协会秘书长徐将林、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赵岩峰和华北油田、任丘市和饶阳县的有关人士参加了仪式。
仪式上,赵树标深情地说,生在冀中革命老区红色饶阳是自己的幸运,能认识耿长锁老前辈更是幸上加幸。赵树标出生的村庄离五公较近,青少年时期,耿长锁就是他心中的偶像,长大后参加工作,结识耿长锁,老前辈的优秀品质、崇高精神,影响他大半生,直到今天。耿长锁成为他生命中的贵人,撰写新书,耿长锁成为他最重要的乡愁人物之一。
仪式上,张之洞研究会会长于永昌、省老教授协会秘书长徐将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向耿长锁纪念馆,向作家赵树标,表示由衷地祝贺。
魏志伟馆长对赵树标心系故土,弘扬耿长锁精神予以高度肯定,向赵树标及其孙子赵乙达颁发了作品永久收藏证书。
仪式结束后,大家在馆长魏志伟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耿长锁纪念馆。最后,在展览馆留下了珍贵难忘的合影照。
相关链接:
让劳模精神永励后人
——在耿长锁纪念馆赠书仪式上的发言
赵树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这么多同志来参加向耿长锁纪念馆赠书仪式,我很感动,衷心地感谢大家!
在即将迎来党的101岁生日之际,我们能聚在这里,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受“群众所信任的领袖人物”耿长锁老前辈的敬仰。
今天我更为感动的是,把我引上文学路,并指导我写作六十年的年逾八十高龄的饶阳地域文化名人肖献法老师也来到了仪式现场,特介绍给大家。我要向老师深深鞠躬,表示感谢!
下面,我要说的第一句话是:生在冀中革命老区红色饶阳是我的幸运,能认识耿长锁老前辈更是幸上加幸!
我出生的村庄影林,离五公比较近,在我青少年时期,耿长锁老前辈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伟大号召,开创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至功甚伟,是我心中的偶像。长大后参加工作,耿长锁老前辈成为我生命中的贵人,他的思想品质、崇高精神,影响了我的大半生,直到今天。
1973年,在部队当兵时,我曾给全连战友诵读新华社记者写的“耿长锁和五公大队的干部们”《廉洁奉公》的通讯。1976年,在县“五·七大学”任土记者班代课教师,就是由肖老师的推荐,我成为驻五公接待站记者,写书《怎样当好生产队长》,得以认识、采访耿长锁老前辈,亲身感受到他的优秀品质、崇高精神。
成为党的精神谱系的“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廉洁奉公,造福为民”的十六字精神,逐渐溶入我的血液,激励我去生活、工作。2013年,我参加了耿长锁纪念馆奠基仪式。2021年,为赓续耿长锁精神,我带领全家参观了耿长锁纪念馆,和孙子赵乙达写了同题文章《红色精神永励后人》,应邀参加文化大赛,从数万篇作品中脱颖而出,拿了冠军和金奖,成为一段文坛佳话。我知道,不是我们的写作水平比别人高多少,而是因为耿长锁精神感动了多数评委。
文章和以往的作品都收进了这次捐赠的这部面向世界发行的《世界文化名人大辞典》和我的新书《老桑树底下的乡愁》。
我这一生,在家乡接受了耿长锁精神的熏陶,在企业接受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和红色基因传承人,我上党课、做传统教育报告,坚持宣传这两位劳模、两位伟人的崇高精神,得到人们欢迎。今后,只要党和国家需要,企业和家乡需要,我就要继续把铁人精神、耿长锁精神宣传好、弘扬好,让劳模精神永励后人。
请魏馆长接受我的新书捐赠!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