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兮,村魂

作者:赵树标         发布时间:2022/6/22 7:27:27         人气:897次

编者按:六月艳阳天,清风送乡愁。

庆祝建党101年前夕,“光荣在党五十年”的老党员、“文学创作五十年”的老作家赵树标先生,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留住美丽乡愁,助力乡村振兴”的怀乡之作《老桑树底下的乡愁》,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的礼物,近日由河北省张之洞研究会会刊《清风》以特刊的形式出版。第一时间,夕阳晚情网站收到了这部堪称宏篇巨著的《乡愁》。作家在后记中写道:“不写乡愁心里愁,写完乡愁愁更愁。”这是为什么呢?请读一读这篇不同寻常的后记

 

           归来兮,村魂

              赵树标

历时六年,完成了我的怀乡之作——《老桑树底下的乡愁》,其过程用两个词来形容,叫做呕心沥血,辛苦自知。

按常理来说,我的内心应该是充满喜悦,可我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此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诗仙李白的著名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

用李白的诗句来表达我此时的心境,是再合适不过了。

“不写乡愁心里愁,写完乡愁愁更愁。”

因为,在我的心里,我可爱的故乡不应该是如今的样子……

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弘扬精神,传承文化,激励后人,我回到故乡,义务编写村史《影林乡贤》,以回报故乡的养育之恩,促进故乡的发展繁荣。我和村两委的同志乡亲总结出了我们村庄“爱国抗敌,孝义当先,崇文重教,变革求富”的可贵精神。

这些精神,曾是乡村发展的灵魂,靠这些精神,“老桑树底下”这个西汉初年就诞生的古村落的先人们,艰苦奋斗,守望相助,村庄人才辈出,文化灿烂,经济繁荣,昔日曾是饶阳县的抗日模范、土改模范村。

然而,在当代改革开放奔小康、美丽乡村建设的路上,却落后了,到2010年,还被确定为“省、国家级贫困村,享受国家扶贫待遇”。

何以至此?原因许许多多,但最主要的是:它和国家许许多多乡村一样,村庄尚在,但村庄的灵魂已渐渐离去。

魂,是非常宝贵的。我这里说的魂,特指高尚的精神和存在于事物中的人格化的精神。国有国魂,村有村魂,家有家魂,人有人魂,诗有诗魂,花有花魂,世界万物皆有魂。

毛主席说过,一个民族,“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不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精神的力量,一个村庄,一个想过好日子的村庄,也必须要有精神的力量。

习总书记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村庄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河南南街村、江苏华西村、河北周家庄等,就是榜样。

万籁俱寂的夜晚,作为一名离乡游子,我身在远离故乡的石油新城任丘,遥望故乡,一次次深情地呼唤:归来兮,村魂!

我深信,故乡的灵魂一定会听到。

打开尘封的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的村庄,因桑林而得名。桑林见证了她的发展繁荣,见证了英雄村民抗击外敌保卫家乡的辉煌历程。桑林,承载着伟大的村魂。然而,如今的影林,不仅没有了桑林,竟然连一颗桑树的影子也没有了……

30年前,我在怀念故乡的散文《哦,故乡那片桑林》中,曾深情地提出希望:哦,故乡的桑林,你应该复生!

我们的村庄作为冀中平原的古村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曾建有东大庙、西大庙和街心的金星庙,不知何年何月何原因,一个个都没有了。尤其是村东头那个供奉忠义之神的关帝爷庙,曾是当年抗日的重要场所,那报警的大钟就悬挂其廊檐下。抗日英烈、老村长尹玉庆发现敌情,敲钟报警,成为第一个牺牲在日寇抢下的英烈。

这样一处圣地为什么不保护下来呢?大庙没有了,那大钟呢?那两座见证“饶阳影林大惨案”的石狮子呢?记载国仇家恨、激发爱国情怀的文物竟然一件也没有了!有识之士、荣誉村民曾建议在东大庙旧址建纪念亭、立纪念碑,可无人理会。

影林啊,你的村魂安在?

我们的村庄近500户人家,由何、赵、郭、刘、尹等18个族姓组成,到如今,18个家族竟没有一家尚有家谱、族谱。家谱族谱承载着家族的精神,是一个家族的灵魂。国有史则兴,家有谱则旺。村庄是家族的组合体,家族有谱有灵魂,村庄才能有灵魂。

归来兮,家魂!归来兮,村魂!

谈起古村落的保护,习总书记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历史上,饶阳人民的“母亲河”——滹沱河曾从我们村庄流过,村北曾有船道口小码头,曾给村庄带来繁荣。后来滹沱河改道离开了村庄,留下了两条季节性的小河——南河沟、北河沟。村子的东西两头和东南角,先人曾给我们留下了被称为东大坑、西大坑和小坑的三个池塘。村子周围还有一个个令人流连的枣园,这些给一代又一代影林儿女和离乡游子,带来欢乐和难忘的记忆。时光流逝,这些都一个一个消失了,只剩一个东大坑,听说也要填平。这么多可留住念想的东西都没有了,又如何记得住乡愁!

再说了,我们的古人是很注重“风水”的,也就是注重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才特意给我们创造和留下这些东西。缺少了自然的水,只剩下了自然的风,还讲什么“风水”?

更让人愁苦的是,由于我们的社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中华民族最厌恶的贫富差距空前拉大,资本任性地左右社会。住房、教育、医疗这新的三座大山,压得人民大众尤其是最底层的农民透不过气来,集体经济名存实亡,村庄一盘散沙。住房、子女教育、婚丧嫁娶、生老病死都得靠自己,靠钱,逼得人们把钱看得高于一切,亲情淡了,乡情薄了,互助精神弱了。年轻人抛老别子外出打工拼命挣钱,在家种地、种大棚,为求得高产、早产,多卖钱,过量的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催熟剂、催红剂,毒害了土地,毒害了瓜果蔬菜,也毒害了人们的灵魂。我们民族最厚道、最朴实的农民,不得不昧着良心,把自己都尽量不吃的瓜果蔬菜,卖到城镇,卖到社会,损害了全民族的健康。谁之过?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村庄自古以来就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私塾、学堂、学校一直办得很好,且人才辈出。鼓乐会、宣传队、小剧团更是十分活跃,全县有名。可如今学校没有了,村庄再也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小剧团不存在14年了,传统的文化艺术要绝根了,这在村庄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当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不能没有教育,不能没有文化艺术。

归来兮,村魂!

影林,我亲爱的故乡,我相信你的美好的灵魂一定会归来,因为你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更是一个不平凡的村庄。

以上文字权做此书的后记吧!

               20222月草于任丘福顺堂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