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伯

作者:徐翠色         发布时间:2022/5/18 7:36:49         人气:703次

                    王大伯

                         徐翠色

王大伯是我故乡的一位农民,没上过几天学,也没出过远门。从我记事起,就见他和他老母亲一起生活。听大人们说,他结婚没几年,老婆就过世了,也没留下一儿半女。

那些年,王大伯家的院子里种着几棵枣树、一棵杏树和一棵桃树。每当有果子挂在树上的时候,哪怕还很青,很涩,都会吸引一群“小馋猫儿”,他家就开始遭殃了。昨个儿篱笆被钻了一个洞,今个儿墙头又被扒了几块儿砖,地上总有一些被丢弃的青果子,有被咬了一口的,也有整个儿的。王大伯为此十分苦恼,常常要在忙农活的间隙修理篱笆和墙头。有时也抱怨,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一棵树上都没留下几个。有人听了出主意:“你得空捉住几个,臭骂他们一顿,或者拽到他家大人跟前,看他们还敢?”王大伯笑笑:“小孩子们嘛,就是图个新鲜,他们也没啥坏心。要这样,恐怕伤了孩子的心,不好吧?”

我这个“小馋猫儿”也曾钻过他家的篱笆。有一次,我刚摘了两个杏子,就听房间里传出了“咳”的声音,像是咳嗽声,又不像,赶紧机灵地溜到一堆砖头后面蹲下来,生怕被发现。隔了好一会儿,“咳”的声音没再响起。我想离开,又有不甘心,还想再摘两个。于是,我就又挪着猫步到了树下。刚摘了一个,“咳”的声音又响起来了。事不宜迟,赶紧逃吧。我像受了惊的小兔子一样跑到篱笆前,从被扒开的洞里快速地钻了出去。

我听别的“小馋猫儿”说,去王大伯家偷果子吃,也遇到过他“咳”。可平常从没有见他“咳”过一声。长大一些后,想起当时王大伯那奇妙的“咳”就忍俊不禁。还用说嘛,他肯定是发现“作案分子”了,不愿吼,不忍骂,更不想出来赶,就选择了这“咳”的“赶贼”方式。

王大伯不仅对我们这些“小馋猫儿”很宽容,对街坊邻居也热情、大方得很。

他是干农活的好把式,农忙时,别人家还忙得不可开交时,他早就清闲下来

了。夏天抢收小麦的时候,他会帮东家的忙;秋天收玉米的时候,他会帮西家的忙。

他很勤快,他家的院子也是一个菜园。春天有青葱、菠菜,夏天有豆角、茄子、蒜苔,秋天有丝瓜、南瓜。他种的菜似乎比别人家的都长得好,长得多。他和他老母亲吃不了多少,多数都送给了周围的乡亲们。

他还会木匠,左邻的切菜刀把儿不行了,找他;右舍的梯子坏了,找他……他从不推脱,一概兜揽下来。不忙的时候,他还做一些弹弓、小风车、捉知了罩等,送给我们这些偷吃过他家果子的“小馋猫儿”们。

自然,王大伯在村子里人缘特别好,备受人们的尊重和喜欢。俗话说,一人难称百人心,村子里男女老少却没有一个人说王大伯一个“不”字的。他家辈分也大,大人见到他有叫“叔”的,有叫“舅”的,还有不少叫“爷爷”的。他有个小名叫“狗子”,除了他老母亲,很少听到有谁这样叫他。要是哪个顽皮的孩子想过一下嘴瘾,甭管是明着还是背着叫了他“狗子”,被大人们听到了可就惨了,肯定会遭一顿臭骂。

前两年回老家,又见到王大伯。他已经八十来岁了,除了头发白了很多,模样似乎变化不是很大。他满脸慈祥,腰板很硬朗,走路生风。不知怎么回事儿,他拒绝五保户的一切待遇,一直在自己的老房子里住着。他的院子里,枣树、杏树、桃树还在着呢,也还有着长势很好的,他自己吃不完的菜。

                                 2022.5.17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