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新读
在华北油田,从机关到基层,
没有一个单位没有团泊洼人。
到华北油田工作后,
我的第一个单位是团泊洼华北石油学校,
写的第一篇作品也是有关团泊洼的。
距今将近40年,旧作新读,和大家分享。
团泊洼的柳树
赵树标
我爱柳树,尤其爱团泊洼的柳树。
去年,我从学校毕业,离开繁华的省城——石家庄,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坐落在团泊洼的华北石油学校。
放下行李,脚跟尚未站稳,大个的蚊子就围上来团团乱转;喝一口水,咸得叫人难以下咽;走出门去,风沙扑面;放眼四野,杂草丛生,水沟水洼遍地皆有。既潮湿又荒凉,这叫什么地方?我心里不禁暗暗抱怨起著名诗人郭小川,他不该把团泊洼写得那样美。
黄昏,我漫步走上沟渠小路,只顾低头想心事,一根枝条碰到了我的额头,我抬头一看,“噢,柳树!”心里一阵惊喜。我喜欢柳树,此时见了柳树,颇有“他乡遇故知”之感。我轻轻地抚摸着它那青青的枝条,脚踏着贫瘠的土地,不禁叹道:多强的生命力,多强的适应性啊!
我顺着渠边举目远望,那一棵棵大小高矮不一的柳树,虽不多,也不茂盛,但却给这块荒凉的土地增添了生机。
随着时间的增长,我对团泊洼的柳树越来越熟悉,也越来越热爱。它正像郭小川同志描写的那样“矮小而年高”,可是,它并不为“矮小”而羞愧,也不为“年高”而沮丧,更不为有的同伴生活在繁华的都市、美丽的风景区,而自己却被安置在这偏僻的盐碱地而牢骚满腹,而是以坚强的韧性,顽强的斗志,努力生长。它既不希冀人们的宠爱和夸赞,也不抱怨自己的寂寞境遇,而是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悄悄地把团泊洼来美化;它甚至为能在这艰苦的地方锻炼成长而自豪。这是多么高尚的品格,多么可贵的精神。
一个周六的晚上,我拟好了题目,准备为团泊洼的柳树写一首赞美诗,几个职工培训班的同学来了,很自然地扯起了他们各自的工作单位和地点。我问他们:“你们的工作地点艰苦吗?”几个同学乐呵呵地几乎用同样的语言回答说:“怎么不苦,这石油似乎有个怪劲,哪个地方偏僻、荒凉、艰苦,它就生在哪儿。”“有一首歌不是唱了吗,石油工人志气大,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
听了他们的话,我心里不禁为之一振:我们的石油工人不正象团泊洼的柳树吗?他们不管条件如何艰苦,哪里有石油就在哪里安家,不图名不图利,为的是装点祖国的锦绣河山。
我喜欢柳树,赞美柳树,我尤其要赞美团泊洼的柳树。
(原载华北石油报1983、9、10.)
作者简介
赵树标,河北饶阳人,笔名,仁众牛。种过地,当过兵,教过书,当过编辑记者,从事过文化宣传。现为中国石油作协会员,世界汉语作协会员。1971年在部队开始文学写作,一介愚夫文学路,傻傻坚持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