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标《老桑树底下的乡愁》序
追思怀远情深深
何同桂
年进老境,在外思乡,在乡思旧,可谓人之常情。
随着年龄渐长,我文思滞涩,很少动笔,偶作诗文,也是即兴写点忆旧文字。读书一直被我视为人生乐事,但近年也已懈怠,尤其看到包装华丽的成套巨著就有些腻烦,即使对故事性较强的小说也兴趣渐淡了。但有一类文章和书籍却使我的兴趣日见浓厚,那就是文笔优美的“乡愁”散文。尤其对自己熟悉和了解的作家,如见到他们的忆旧文字总是爱不釋手,陶醉其中,会意之处即忘却老之将至了。
任丘油田饶阳籍作家赵树标的《老桑树底下的乡愁》,就是这样使我非常喜欢的一部文集。
(赵树标 伏案创作)
我与树标兄,相识相交已近五十年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刚从部队复员,因文笔优秀被聘为县通讯员培训班的教师,我那时是县委宣传部秘书,在工作中时有交集,由于爱好相同,脾性相近,一来二去成为文友,多年相交,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树标少年聪慧,喜欢写作,后来参军笔耕不辍,发表过不少通讯报道和文学作品。所以,他的高小老师、时任县报道组长的肖献法经常和我说:“树标在写作上是个难得的人才。”
树标代课的几年当中,工作认真负责,带领学员采访组稿总是行色匆匆,挑灯夜战更是家常便饭。他只领二十四元代课工资,还要拿出一半交生产队记工分,其生活拮据可想而知。印象中,他常年骑辆旧自行车,一身军装洗得发白,显得精干利索。那时人们生活虽都不富裕,但他似乎更加清苦一些,可精神状态不错。
著名作家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牺牲的泪泉和奋斗的血雨。”树标兄能在写作上取得骄人成绩,是与他五十多年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
我记得两次在五公下乡,同住在五公接待站,都见他伏案写稿直到深夜。有一次写民兵活动的稿件,他说是《华北民兵》约稿。另一次是给全国劳模耿长锁代笔写书序,是河北出版社准备出的《怎样当好生产队长》一书。当时的五公常驻不少大作家和名记者,争相围绕老耿寻找创作素材和报道角度,也有不少人根据形势要求去写代笔文章。我为该村的民兵营、妇联会、理论组和试验田等写过稿件和发言,但一直沒勇气采写耿长锁。但树标兄当时虽为“土记者”,却能通过努力争取劳模同意,写出相当出色的代笔文字,足见其理论根底、文字功力及采访功夫都相当过硬。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文革后恢复高考,赵树标虽未能读高中,却凭实力龙门一跃,考上了河北师大中文系。求学期间,他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在《河北文学》等报刊发表了不少作品。毕业以后,无论执教讲坛,还是编辑报刊,无论担任领导职务,还是退休离岗,五十余载总是手不离笔,锲而不舍,创作出版了很多著作,发表了大量作品,有的还得了全国的各类奖项。其先进事迹和丰硕成果在很多报刊得以宣传,使他老有所为的故事名闻遐迩。听闻这些情况,做为相识多年的文友,我自然十分高兴,也感到非常骄傲。
树标兄作为一名作家,感情丰富,热情如火,也实诚坦荡,为人厚道。退休后,为回馈故里报效桑梓,他义务主编了村史类丛书《影林乡贤》,为全县村级志书的编撰树立了标杆,为国家村史写作开了新的体例。
近几年来,他又不顾古稀之龄,呕心沥血,历时六年,写出这部《老桑树底下的乡愁》。此书囊括了他晚年创作的大量优秀散文和记实作品。这是送给故乡村民的一份大礼,献给广大读者的精神食粮,也是对故乡文化的重要奉献。
他认为,文学就是人学,各类人物应是文学写作的主要对象。因而书中内容,多以记述宣传人物为主,既有耿长锁、罗玉川(影林村女婿)、方纪等知名人士,更多的则是村中的英雄烈士、长辈亲朋、恩师同窗及许多普普通通的邻里乡亲。此书内容翔实,文笔生动,语言清新,充滿感情,足见树标兄的思乡之情和赤子之心。正如他所说:“现在,我虽然在村里没有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但我的根永远扎在故乡饶阳、扎在影林,我要永远宣传她,讴歌她,尽已所能,为她的发展贡献力量。”
树标兄的“所能”就是他那支饱含深情的生花之笔。他高小求学即因作文崭露才华,文革前在饶中读书时,被选为学生会干部,大学期间,受益于著名文学评论家冯健男先生和著名作家、教授刘绍本老师的耳提面命。大学毕业后,在华北油田从事教育、文化和宣传工作,被吸收为全国石油作协会员。
记得1999年,我的诗集《案牍余韵》被树标兄看到,他立即写了评论见于报刊,恰好被给我作序的市作协主席姚振函看到,姚老师给我打电话说:“这个赵树标,是个内行人!”
谈到文学造诣,我想谈几句本书的题目。影林村历史以植桑闻名于世,刘秀走国之时又留下林间小憩摘食桑椹的传说。后来,跟随康克清赴饶领导土改的作家方纪长住影林,和赵树标的爷爷结为挚友,并以真实姓名写入长篇名著《老桑树下的故事》,留下一段文坛佳话。树标大学期间曾把方纪研究做为首选课题,写出过颇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沒能闪光的金子》,受到方纪的赞扬,并获赠方纪病中左手亲笔签名的著作。树标这部“乡愁”散文,可称“老桑树下”的精彩续篇,是雄健文学基因的传承绵延,也是滹沱河畔结出的精神文明甜蜜果实。我想,前辈作家方纪先生的英魂如若九泉有知,一定会分外欣慰开怀而笑的。
书稿付梓之时,赵树标兄请我作序,作为老友这是不容推辞的。谨奉小文,作为这部乡愁之作的序言吧。
草于 2022年元宵之夜
作者简介:
何同桂,饶阳县原人大副主任。现任县作协主席、衡水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会员,衡水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有多部文集出版。
(此文原载“今日头条”,转发时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