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恩师六十年领路

作者:赵树标         发布时间:2022/1/28 8:21:54         人气:902次

一介愚夫文学路(连载)           

二、恩师六十年领路

                      赵树标

我走上文学之路,得益于祖父的影响,更得益于恩师肖献法的引路。肖老师193912月出生在东留吾村,我们是同乡。他自由勤奋好学,是我们共同的母校河北饶阳中学的第一届高中生。

1959年参加工作,从年轻时就开始从事教育、宣传和文化工作。早年,曾任县报道组组长,后来从县农业开发办主任岗位上退休。在职时就一直坚持写作,发表作品,提携后人,退休后,更是笔耕不辍,著书立说,任饶阳县作家协会顾问,为饶阳的新闻出版和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成为饶阳地域文化名人。

我能在文学路上起飞,就是他为我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1962年春天,我在故乡的小学读五年级,一篇课外作文《赶集记》,受到班主任语文老师的称赞,他特意拿给时任教导主任的肖献法老师看,肖老师那时就已经开始文学写作,且有多篇作品发表在报刊杂志,他把我的这篇作文拿到周会上,读给全校师生听,对我激励很大,幼小的心灵从此开始孕育起美好的作家、记者梦。

    可以说,肖老师就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文学路上的启蒙者和引路人,由此,我们开始了时至今日,60年的忘年交。

浏览中国古今文学史,我们欣喜地看到师生情谊留下的一段段佳话,唐代,韩愈和贾岛的师生情谊,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推敲”的典故;韩愈和李贺的师生情谊,产生了成语“呕心沥血”;孟郊和韩愈的师生情谊,更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宋代文学宗师欧阳修和散文八大家中的王安石、曾巩和三苏父子,都是有名的师生关系,由于寿数较短,古代这些名人的师生关系都不是很长。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对师生的情谊被传为佳话,那就是沈从文和汪曾祺,两人的师生情谊维持了近半个世纪,可算是比较长了,但也不到50年。我和肖老师成就和名气不如古人和前人,但实话实说,情谊不比他们浅,关系维持时间更比他们长。

生命中的“贵人”,按词条解释,“特指给予重要机遇的人,或对自己有重要帮助提携作用的人。”肖老师就是我最早遇到的这样的人,而且伴随我时间如此之长,实在是难得的缘分啊!

后来,他调到饶阳县委宣传部工作,我考到县中读书,他时时关心我的读书和写作;再后来,我当兵复原,他知道我在部队没有停止写作,而且有所进步,小有成就,就推荐我到县委宣传部和文教局联合举办的“五·七”大学“土记者班”任民办代课教师。

沾了写作的光,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在肖老师的鼓励下,我考上了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任丘市华北油田工作,他多次专程来任丘看我,我回到饶阳,也总是抽出时间专门去看他,交流文学创作情况和心得体会。

    退休后,我回乡义务编写村史《影林乡贤》,他作为顾问,指导我完成了这部难度很大、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出版后社会反响较大。

2016年,他提议由多年从事文史工作、年轻有才的网络诗人徐托柱为主,我们三人相约成立中国首个诗经台文化研究小组。

(图为三人在诗经台遗址祭奠大师毛苌后留影,中间就是恩师肖献法。赵爱兵 摄)

不懈努力,2017年,我们合著完成《饶阳有座诗经台》,为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今,肖老师已经出版了《耿长锁传》《忠诚》《饶阳村名趣事》《晚清画家尹少泉传》等多部著作,成为“饶阳地域文化名人”,年过八十,功成名就,可他依然坚持笔耕不辍,为社会、为百姓贡献美好的精神食粮,被领导、文友以及晚生后辈誉为“文坛耕耘老黄牛”,我的村庄授予他“影林荣誉村民”称号。

    20217月,为赓续革命精神,我带领全家回故乡饶阳参观全国著名劳模耿长锁纪念馆,他亲自联系安排,参观后又提议我们写文章,我遵从老师的意见,和正在大学读书的孙子赵乙达写了《红色精神永励后人》的同题作品,应邀参加了第二届鲁迅文学杯全国文化精英大赛。结果,一个荣膺冠军特别奖,一个喜获金奖,引发良好反响,故乡的主流媒体衡水晚报以《饶阳籍作家赵树标爷孙俩同获大奖》为题予以报道,中国新闻网、夕阳晚情网以及百度、搜狐、新浪、腾讯等各大网站均予以转发。在业界传为佳话。这都是恩师指导的结果啊!

我曾在《美好生命 永留乾坤》一文中写道“肖老师,谢谢你,是您把我带上了这条文学之路,并一直关注我的成长进步。”以表达我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待续)

202112月写于任丘,20221月定稿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