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作者:岳双才         发布时间:2021/12/27 8:38:10         人气:1156次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退休老人赵树标堪称“红色故事大王”

                 岳双才


(赵树标在矿区采一学校为学生上传统教育课。 王爱红 摄)

(赵树标在社区“红色读书角”讲抗美援朝英雄故事。张 摄)

 

(赵树标在“红润会战党建公园”给孩子们讲党史故事。张 摄)

在华北油田,有一个被誉为“红色故事大王”的退休老人赵树标,集老党员、老战士、老教师、老作家于一身,几十年如一日,把红色基因根植于血脉中,努力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被华北油田党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河北省关工委为其颁发“长期从事下一代工作”荣誉证书。

赵树标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担任华北油田供应处党委宣传部长时,就对传承红色基因情有独钟,尽管日常工作十分繁忙,他却经常自发组织参与红色教育宣讲活动,精心准备讲稿,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游园、进街巷,在不同公共场合宣讲革命故事,传承优良传统。退休后,他一如既往,一讲就是三十多年,先后宣讲红色故事达200多场,听众达4万余人次,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红色故事大王”。

赵树标年轻时投身军营,后来又当过学校教师和石油报社编辑,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为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为了讲好红色故事,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的人事入手,自编红色教育教材几十篇,找准党史国史、英雄事迹、传统美德、红色家风的最佳结合点,汇编成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红色故事,有情节、有起伏、有趣味,做到共鸣共情,寓教于乐,潜移默化,融入人们爱党、爱国的心灵深处。

为了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1990年,他采写了报告文学《铁人精神常相随》,刊登在《长城》文学杂志,是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的开始。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又陆续编写了《用音乐托起小太阳》、《啊,西柏坡》、《狼牙山,英雄的山》和《祖父的家书》、《不能忘却的纪念》等一大批有关文章和故事,至今已有300多篇。同时,他用业余时间编著的《尊师佳话》一书,旨在弘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一代伟人尊师重教的品格,并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围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年过七旬的赵树标经常深入油田社区中小学,积极参加“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热情为青少年做题为《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的报告,其具有红色丰富内涵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情节,都令人为之动情,为之感动。每次报告结束后,学生们都把他围起来,纷纷要求签名留念。

201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他回到河北饶阳中学母校,做《不能忘却的纪念》为题的专题报告,讲述“影林大惨案”的故事,弘扬抗战精神和爱国精神,并回乡义务主编传承红色基因的村史《影林乡贤》,地方电视台对他进行专门采访后,制作了4期专题节目,在讲抗战故事中传承红色基因。《衡水日报》《沧州日报》等报刊刊发了他讲好红色故事的事迹,在当地引起较大反响。

今年,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为了把庆祝建党百年的宣讲稿、红色故事、课件编写好,他常常忙到深夜,并一场一场地到油田学校进行党史国史教育,利用多媒体把一个个红色故事给孩子们讲课,还给小学生们做了主题为“树理想信念,强报国之志”的报告,其中的励志故事令孩子们感动。报告结束时,同学们自动起立,向他致敬,并高举拳头,发出誓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少年们铿锵有力的声音,飞出教室,在学校上空久久回荡。

赵树标传承红色基因从家庭做起,注重家风家教,形成了全家“爱国、孝亲、和睦、助人”八字家风,先后被华北油田和任丘市评为“文明示范家庭”和“文明家庭”。今年7月,他和全家人从油田回到故乡饶阳,专程参观当年受到毛主席表扬的耿长锁纪念馆,和孙子一起写出《红色精神永励后人——耿长锁纪念馆参观记》同题文章,并受邀参加“鲁迅文学杯全国文化精英大赛”,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同获大奖,被人们传为佳话。

(作者系,任丘市油田退休职工,中国石油报华北油田记者站原站长,全国石油百优新闻工作者。)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