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身边的“故事大王”

作者:邢 程         发布时间:2021/12/21 8:43:17         人气:1035次

老党员赵树标

百姓身边的“故事大王”

           记者 邢 程 通讯员 冉雨薇

                  赵树标给居民讲英雄事迹

 

                       赵树标伏案创作

 

            赵树标在石油与铁人红色文化展览馆讲红色故事

 在任丘市会战道街道供应社区,有位七旬老人赵树标,尽管双鬓染霜,但精神矍铄。30多年来,他根据自身经历和身边的好人好事,自编教材,义务为身边百姓讲述红色故事,成为社区颇受欢迎的“红色宣讲员”。

             课堂上的“生动讲师”

“我的求学之路,艰辛而漫长,8岁上小学,33岁才大学毕业。我一天高中也没有读,却考上了全日制大学本科。”赵树标介绍,他高考时,地理卷有一道填空题,在青藏高原上什么山最高、什么江最长?他在部队时,宣传队演出节目唱到:“高不过那喜玛拉雅山哎,长不过那雅鲁藏布江哎。”他就毫不犹豫地填上了,2分稳拿。历史卷有一道解释题“孟良崮战役”,历史课本上没有,许多考生答不上。他答上了,因为战役是他所在的部队打的……

前段时间,任丘市会战道采一学校邀请72岁的老党员赵树标为学生们作教育报告。刚刚收到“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赵树标格外自豪,他精心地将纪念章佩戴在胸前,为学校160名六年级的小学生作了题为《树理想信念,强报国之志》的“红色求学之路”教育报告,让学生们深受教育。

赵树标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他历时25年的求学之路,其中的励志故事令孩子们感动。现场迸发出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学生们听得全神贯注,收获颇多。报告结束,同学们向赵树标致敬,并高举拳头发出誓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学校上空久久回荡。

像这样的课堂,几十年来,赵树标宣讲过200余场。自上世纪90年代,赵树标便开始讲故事。每一次,他都会精心准备,以最饱满、最激情的讲述,向学生们传递正能量。

             社区的“红色宣传员”

“我9岁那年,华北平原流行一种病——伤寒病,我和小我一岁的姑家的表妹,都被感染了,党和国家临时组建的专门医院——诗经医院把我们及时收治,免费治疗,党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步入中年,遇到了‘非典’,进入老年,又碰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多亏有党的英明领导,我们才能安全无恙……”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党员,用亲身经历,向身边群众宣讲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与疫情和死神争分夺秒竞赛的故事,宣讲令世人敬佩、叹服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强大的动员能力。

疫情当前,在做好防护的同时,赵树标为辖区居民上了一堂微型党课——《疫情面前,彰显我们党的英明伟大》。

每次社区组织开展活动,赵树标都主动请缨,承担讲课任务。他加班加点备课,常常因为灵感迸发而激动不已。为了拓宽受众面,调动积极性,他将宣讲同石油文化馆活动、游园户外展览相结合,吸引更多党员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几十年来,听赵树标讲故事的已有4万余人次。他深受群众欢迎,也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故事大王”。

“现场听赵老讲故事,仿佛自己也身处那个年代,深受触动,我们一定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任丘市创业第一社区居民苏春艳是赵树标的忠实听众,每次听赵树标讲故事都颇受鼓舞。

30年来,赵树标用革命故事、英雄事迹、传统美德、红色家风、美好未来汇编成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红色故事,有情节、有起伏、有趣味,共鸣共情、寓教于乐地向身边群众宣传党史和文化。

             发烧友眼中的“草根作家”

近期,电影《长津湖》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赵树标在创作的《老桑树下的乡愁》革命故事集中也专门编写了一篇《奇袭白虎团的老英雄——赵顺合》,描写了他本家叔父赵顺合参加抗美援朝,奇袭“白虎团”的故事。

京剧现代戏和电影《奇袭白虎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喻户晓,再现了抗美援朝中一场精彩战斗。在这场精彩战斗中,赵顺合作为化袭班的副班长、第一突击手、第一组组长,负责歼灭敌团部警卫力量——警卫排,为战斗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赵树标说:“我的本家叔父赵顺合是任丘市北汉乡赵范庄村人。在‘朝鲜最后一战’打响后,侦察英雄杨育才、赵顺合、李培禄等13人组成的尖刀班,出奇兵直捣虎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赵树标专门创作了革命故事集《老桑树下的乡愁》,作为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礼物。这本故事集有20万多字,写了数十位英烈、贤人的红色传记故事。

革命故事集中,不乏经典作品。例如《一生学铁人 永铸石油魂》,是描写随着华北油田的开发建设,任丘石油新城设立,党在任丘老区形成了新的革命精神谱系。“在任丘和油田,广大党员如何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我的回答是:一生学铁人,永铸石油魂。”赵树标说,“在我们会战道街道办事处供应社区,也有一名铁人式的好党员、老劳模刘德全。在大庆,刘德全结识了铁人王进喜,铁人的思想品德、行为风范深深感染了他,刘德全一干就是9年,多次被评为大庆的会战标兵。后来,他进关参加江汉、大港、华北3个油田的会战,走到哪里就把铁人精神带到哪里。”

赵树标将他对党的感恩、对生活的热爱,融进一场场红色宣讲中,而这些故事,都是他从自己的经历或身边的人事入手,自编教材。多年来,赵树标笔耕不辍,坚持书写故事,将传播红色基因的责任与使命融于文学创作爱好中,数百篇红色文章被杂志报纸、网站刊登转载,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

赵树标豪情满怀地讲着他身边的故事,“我既是共产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应该发挥余热,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把党的好故事一直写下去、讲下去。”

           来源:沧州日报(下载于百度)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