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命 永留乾坤
——《怀念,不需要血缘》的写作
○赵树标
有血缘关系的怀念是正常的,而没有血缘关系的怀念就非同寻常了。 ——题记
今年7月上旬的一天,一位文友告诉我,由国际知名文化团体中国燕京文化集团牵头,8大资深文化传媒联合主办、3大著名文化协会倾力相助,正在举办“首届鲁迅文学杯全国文化精英大赛”,建议我参加。
参加以鲁迅先生名字命名的文化大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一大幸事,我一定要拿出自己最好的作品。我想起了我将要完成的书稿《老桑树下的乡愁》中的美好人物——庄奶奶,很符合组委会的写作要求。于是,我动笔把离开故乡很多年后,存放在我心中的庄奶奶完完全全展现出来。
庄奶奶,是故乡的一位乡亲奶奶,我们曾一同生活在冀中平原那个原来贫困的乡村——影林。我是贫苦农家的孩子,是喝着家乡苦水井里的水,饥一顿饿一顿长大的。我这个“苦孩子”从小到大,亲人之外,最多的关爱,最大的温暖就是这位乡亲奶奶给的。听我母亲说过,我还吮过她的乳汁······
庄奶奶活了98岁,从出生的那天起,我就得到她的呵护和关爱,直到她去世,对我就像自己的亲孙子。六十九年的时间,她一直挂念着我。她的慈祥,她的善良,她的仁爱,她的见识,影响我一生,对这样虽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奶奶,我能不铭刻吗?
正是出于对庄奶奶的感恩感德,我写下了散文《怀念,不需要血缘》。我想这也是我献给影响我生命重要人物——庄奶奶在天之灵的最好礼物。她虽然走了,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美好的生命,却永留乾坤。
作品发表后所引发的社会反响。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作品在网上开始展示,首先是作品主人公庄奶奶的后代和亲属,争相传阅转发。一向平静如水的家庭,一下子掀起了波澜。他们纷纷给我留言,感谢我、鼓励我,把庄奶奶的美好形象,活脱脱地复活了。她的小儿子网络诗人、诗经台文化研究开创者徐托柱看完后,“无声地流下了很少流出的眼泪”。
他把亲人群和文友群大家读后的留言,陆续转给我。庄奶奶的外甥女、天津退休教师邴老师写到,“写得很真诚,三姨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大家点击收藏,分享,一致表示要把庄奶奶的善良人性、美好品德作为家庭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
饶阳地域文化名人、退休老干部肖献法,是引导我走上文学之路的启蒙老师,见到这篇参赛入围作品,他感到弟子写出了“生动感人,有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和强大精神力量”的好作品,他说多少年来,很少看到这样人性美、有厚度 、有内涵、纯粹美好的作品了。他为弟子高兴,也深切怀念庄奶奶他的这位乡亲大姐。他们都是留吾村人。他为家乡走出这样一位具有传统美德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由衷地自豪。
他迅速把作品转发到他所在的三个文友群,还给饶阳县里有关领导看。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我在这里说,肖老师谢谢你,是你把我带上了这条文学之路,并一直关注我的成长进步。
10月8日,获得金奖的消息传来,文友们纷纷表示祝贺,故乡衡水饶阳激起更大反响,《怀念,不需要血缘》一时掀起了转发阅读热,乡叔徐托柱跟我通话说,赵树标,按你庄爷的话说,你小子真能个,你的作品感动了苍生,你惊动了天南地北的亲人和文友,从来没有这么轰动过,比过年过节还热闹。
我要说,不是我,也不是我的作品,而是庄奶奶的美好生命、高尚的品德感动了苍生。有的文友把作品推荐到“金榜头条”网,两天,点击量就达到1·6万。10月10日,有文友推荐给家乡的国家主流媒体《衡水日报》,12日该报副刊就在头条位置 以半个版的篇幅刊发。
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我的作品得到如此反响尚属首次,我心里很欣慰,美好的生命,高尚的品德,优秀的传统文化,人们是褒奖和肯定的。我也再次看到了文学的力量,感受到人民群众重视文学艺术、需要文学艺术。
乡叔徐托柱给我发微信提出:“期待你有时间,把作品写作过程和发表后的社会反响再续新篇,这将是人生美好的传递,是生命正能量的汇集,也是当下社会、文化领域,回归道德传统的需要,期待你。”
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后,各种文体我都尝试过,但我最偏爱作为文学轻骑兵的散文,最爱它独特的美。读大学中文系时,学习中华民族古今名家的散文,我感到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我认为散文就是美文,她,思想感情美,结构美,语言美。这“三美”是我一直以来的孜孜追求,这篇参赛作品就是一次实践。
先说思想感情美。文学创作必须注重情义,情就是感情,义就是思想。正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深乎义。”无论写什么,动了情,才能写好,写出情,读者读后才能感动,“义”才能深入人心。这篇作品之所以取得成功,正如媒体和一些读者所说,是因为深情讴歌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文化、美好人性,有一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鲜明主题。邻里守望相助,相亲相爱,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上下五千年,不断传承,才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兴旺。其义可谓深而美。我写散文一向坚持严格的现实主义,所写人事,其质朴真实的程度完全可以入史立传。这种质朴自然之美,具有未经斧凿的本色品质,这种美质,有助于作者直接和读者心灵的 合拍。素未谋面的衡水文友唐森林在微信中写道:“文章写的生动感人,作者把自己对庄奶奶的真挚的敬重和爱戴诉诸笔端,这种朴素的感情不是能装出来的。”他说的很对。
其次,说说结构美。为了这篇作品结构的 整体美,我首先苦思冥想了个好题目:“怀念,不需要血缘”,直接体现文章的主题灵魂。怀念,为什么不需要血缘呢?引起读者思考,激发阅读整篇文章的兴趣。开头采取倒插笔,引用两首唱和诗,增加内容含量,引人入胜。正文按时间顺序、前因后果,娓娓道来,结尾照应开头,点题、扣题,使文章浑然一体。散文的结构美除了上面所述,更主要的是正文的“自由之美”和全文的“形散神聚”,这篇散文,怀念的是一个庄奶奶,却把赵、徐两家的人几乎都写进去了,也写了赵、徐两家很多事,表面看是随心所欲,实际 上都是为了写庄奶奶,衬托庄奶奶的美德,深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读完全篇,回头一想,还真体现了散文的自由灵活、形散神聚之美。
再次,说说语言美。文学是语言艺术,散文和诗歌小说相比,更需要语言之美,因为它既缺少诗歌的意境之美,又比不上小说故事情节的吸引力,更要强化语言美。散文的语言美,主要表现为“自然美”,因而就华丽和朴素而言,我更主张朴素美,就是语言要贴近生活,贴近作家个性,就是要有生活气息,要有个性。我喜欢作家赵树理“山药蛋派”的语言,更钟情作家孙犁“荷花淀派”的风格,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土气里透着文采”。我是农民的后代,从农村走出来,但毕竟读了大学中文系。独特的语言风格就是这样形成的。
对于这篇作品,徐托柱先生有一段精当的评论:“美丽的文字,美丽的情感,美丽的乡村文化人物,成就了美好生命的诉说。”
欣闻获奖信息,庄奶奶的亲孙女徐翠色小妹给我写诗祝贺,就让她的诗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吧!
贺老哥赵树标“鲁迅杯”大赛获金奖
扬善文章溢真情,清音袅袅出影林。
文昌帝君神眼亮,不没民间真文人!
2021年11月写于任丘
作者通讯地址:
河北任丘市华油石油新城孔雀城41号楼
电话: 15732753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