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文采
往事如烟
老有所学
九溪撷芳
老年天地
亲属专辑
津门故里
抗战专辑
媒体报道
史海钩沉
推荐文章
请您欣赏
老年保健
老年动态
孝行天下
老人与法
参考资料
传统节日
为您服务
文史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个人文集
>
网友文章选登
杨柳青的文昌阁
作者:李 刚 发布时间:2021/9/28 8:34:26 人气:1616次
杨柳青的文昌阁
李 刚
在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天津杨柳青镇大运河畔有一座保存完好的道教古建筑-文昌阁。杨柳青文昌阁是历史文明的象征,它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迄今已有四百三十余年历史,是天津地区保存最完好的道教楼阁式古建筑。
文昌阁严谨地按照北宋时期《营造法式》设计施工。严格讲文昌阁属于道教宫祀建筑。它建于高大双层砖砌台基之上,砖木结构,三重楼阁式,主体建筑为三层。其平面呈六角状,每边长五米,通高二十米,在每个角都建有通天柱,可谓是飞檐翘角。内设木结构踏梯,可通达顶层,第一层砌封闭式砖墙,正面设砖劵门;第二层正面设木构隔扇门,其他五面以砖墙封护,开设圆形或八角形木构透窗,外檐为木质勾栏一周;第三层较开敞,六面每面皆做隔扇门窗,外檐是木质回廊一周。顶部为六角攒尖式,最顶部安置覆钵式宝珠,六条垂脊下端置垂兽、小兽、仙人,垂脊上端与宝珠结合处设吞脊大吻。檐角处挂风铎,风吹作响,声传数里。
文昌阁因内祀文昌帝君而得名,文昌帝君是道教神仙谱系中执掌天下禄籍的神明。关于文昌帝君来历,一般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东晋时期蜀地梓潼县人张亚子世居七曲山,为东晋官员,于战事中逝世,人们为其立庙,四时祭祀。唐末,唐僖宗避难逃至四川,张亚子显灵护驾,战乱平息后,唐僖宗返回长安,设周天大譙追封张亚子为英显王。道教则称其为梓潼帝君。元代加封为文昌帝君,执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注)。另一种传说是:唐代张亚子由浙江迁往四川梓潼县做教书先生。由于人品、文章都出类拔萃,辞世后百姓立庙奉祀。历代对他俱有封号,元代封其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之后,便简称其为文昌帝君。
文昌阁建成之后,屡遭劫难,至今进行过五次大规模的修缮。明末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山东的白莲教农民起义失败,残部向蓟州转移,在文昌阁休整三日,因明军紧追,撤退时举火将文昌阁焚毁,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重新修复。清乾隆四年版《天津府志·卷之十》载述:“文昌阁在杨柳青镇离城三十里,明季建,崇祯七年重修”。清代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军进入杨柳青镇,其中一部分人马驻扎在文昌阁内,由于清军的围剿,被迫向静海方向转移,临行时,文昌阁再次被焚毁。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地方绅士、商贾筹资将其修复。因第三层受损轻微,顶部没有被破坏,没有予以维修,所以至今“崇祯七年重修”字迹依稀可认。抗日战争时期,杨柳青的伪政权为了配合所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骗局,有伪镇长姚芹洲主倡,对文昌阁予以局部维修。
文昌阁是杨柳青镇最早的办学场所,该阁上层祀魁星,中层祀文昌帝君,下层祀孔子。地方上的社会贤达、文人墨客每年都要在此进行春秋丁祭。民国廿七年(公元1938年)版《天津政俗沿革记》记载,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杨柳青镇乡绅斥资在文昌阁内开办崇文书院,延请大儒高善观为山长。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里,培养了一批秀才、贡监、举人、进士等优秀人才。清季末年,清政府废科举,建新式学堂,崇文书院关闭。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杨柳青镇将文昌阁重新辟为小学校。
抗日战争爆发前,天津市内的一些富有阶层、纨绔子弟每逢农历二月初三,来到文昌阁或观瞻,或以文昌阁为背景摄影留念。九九重阳节文昌阁又是登高的绝好去处。津门各大报章竞相刊登文昌阁的照片,所以人们一时间便纷至沓来。1935年文昌阁近乎塌毁,杨柳青镇公所将门窗封堵,闭门谢客。
昔日的文昌阁为全镇最高建筑物,每逢战事,又可作侦察瞭望敌情之用。若逢天朗气清,登阁远眺,远近河川风物尽收眼底。尤其是春季,细雨霏霏之时,云雾缭绕,犹如空中楼阁,被当地文人誉为“崇阁濛雨”。属杨柳青镇旧时十景之一。
西青区人民政府积极贯彻国家法律法令,着力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1964年,时西青区人民委员会投资4400元委托杨柳青十六街生产大队对文昌阁进行全面检修,并在宝珠之处加装避雷针,以防雷击。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公布之后,为切实进一步保护好这一道教文化古建筑,在1987年,西青区人民政府将文昌阁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将文昌阁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2007年开始,为配合大规模城镇改造工程,促进杨柳青镇旅游事业发展。西青区人民政府不仅将小学校从文昌阁中迁出,而且还将文昌阁四周民居全部予以动迁。池塘遍布,荷花摇曳的自然风景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注:见《道教文化词典》291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天津市西青区地方志办公室)
文史知识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总投资超9000亿!中国同时开挖六条运…
中国人中的特别伟大的天才人物呢
中赤二零二四抗洪竹板歌
中国历朝历代的国土面积有多大
更多...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