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干部 杏林“神刀”何康列传

作者:赵树标         发布时间:2021/5/12 8:14:35         人气:1174次

老桑树下的乡愁贤达篇

离休干部 杏林“神刀”何康列传

1938年,120师主力奉命挺进冀中,何九十怀着一颗报国之心,从村游击组来到120师卫生队,当了一名护理员。19391月,为粉碎日寇对冀中发动的第三次围剿,120师与冀中八分区密切配合,在深县辰时一带与敌人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战斗。何九十积极救护伤员,胆大心细,与其他医疗队员一起为伤员消毒、止血、上药、包扎,动作麻利、干练,减轻了不少战友的痛苦,受到部队领导表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频繁的战斗,紧张的救治,使他很快成了一名外科医生。1940年,120师主力离开冀中,他和留守部队调到冀中八分区卫生所,滏阳河东的一次战役非常激烈、残酷,我方重伤员就多达120名,在手术台上,他曾33夜顾不上吃饭、休息,2次晕倒,醒后继续工作。

 1942年,日寇发动“五一”大扫荡,八分区卫生所化整为零,分散活动,何九十化名何康(此后何康就成了他的正式名字),与3名战友在五公村北一眼砖井中挖地洞隐蔽工作坚持二个月。后来,根据党的需要,何康回村担任支部委员,秘密开展抗日活动。

抗战胜利后,饶阳县经济建设开始恢复,为解决广大农民缺医少药问题,何康受命筹建县群众医院。他克服重重困难,乔装打扮进敌占区,找战友,求朋友,千方百计解决短缺的西药和医疗设备,使饶阳县医院不断发展壮大。到1951年,医院已有中西医科、内外科、妇科、儿科和五官科,医生15名,病床20张,以及比较齐全的小型医疗设备。作为首任院长,何康成为当时定县专区医疗战线的模范人物。

解放战争中,何康多次带领医疗小队,随饶阳县支前大军转战河北战场,救治伤员,为解放战争立下了功劳。

由于在饶阳县医院的出色工作,解放初,他被派到刚刚组建的安平县医院当院长。由于组建不久,医院人员涣散,管理混乱,上任伊始,何康首先从思想工作入手,逐人谈话,交朋友,很快团结起医护人员,使医院面貌很快改变。

何康认为,在医院当领导,要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才算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因此,平时无论工作多忙他都要认真学习有关医疗方面的报刊、书籍,不断提高自己医疗技术。初到安平医院那几年,妇科医生不好找,他就苦心钻研妇科疑难病症,成了一名不坐诊的妇科大夫。县直有一位姓张的年轻女干部,得了一种“怪病”,请全县有名的几个老中医诊断很多次,又打针又吃药,总不见好。经人提醒,她找到了何康,经过认真检查,何康感到好像是妊娠的较为特殊的反应,就建议她停药停针,结果,十月怀胎,这位年轻的女干部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安平县城。

1962年,何康调回饶阳任医院党支部书记,但他仍未放下手术刀。一次,君香村一名妇女难产,在医院折腾了一天一夜,何康说:“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母子两条性命都有危险。”他亲自主刀,为这名妇女做了剖腹产,结果,母子平安。家属拉着何康的手感动地说:“何书记,你的手术刀真是神刀啊,一刀下去救了我家两条性命!”

几十年来,何康始终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不沾国家和集体一点便宜。经他手,县医院盖了那么多房子,他自己没有用过一块砖瓦、一根木料。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吃饭桌子都是用旧木墩改制的。三年困难时期,他带头把老婆孩子们的户口转回农村,由吃商品粮改为吃农业粮,一生没有安排一个子女上班工作。1982年,何康离休后,几个子女轮班到县城照顾他。一次,大女儿患感冒,到医院以父亲的名义买了20元钱的药,何康知道后批评女儿说:“我看病吃药报销,是党和国家对老干部的关怀,你们没有资格!咱不能一人报销,全家用药。以后,何康的子女们再也没有打着父亲的旗号在医院买过药。

何康八十大寿时,县医院接任他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刘长栓给他写了一副条幅:“院虽小,鸟语花香,门虽窄,福寿双来;养生经,顺其自然,心胸阔,肚里行船。”2011年腊月初九,何康走完了96年光辉人生路,在饶阳县城辞世。

( 赵树标∕文)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