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志愿军老兵李德广的不平凡人生
照片上的这位老人叫李德广,今年93岁,家住如东县双甸镇石甸社区15组。他1928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12月入伍,参加过淮海战役,渡过江,打过仗,为新中国成立立下过许多战功,1949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12月他所在的部队88师开赴朝鲜。他和战友们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踏上保家卫国的征程。朝鲜战场硝烟弥漫、炮声隆隆,敌人的轰炸一阵紧似一阵,当时他担任团部通讯员,勇敢机智,首长们都很喜欢他。他已记不清楚参加了多少次战斗,每天都有敌机在空中盘旋,时不时扔下几颗炸弹,每次战斗都有战友在身边倒下,但大家仿佛从不知道害怕,也没有一丝犹豫,只是一个信念,向前冲,为牺牲的战友报仇。不怕牺牲是我们每一位志愿军战士用生命坚守的誓言。敌人一直不间断轰炸,摧毁了我方运输物资的桥梁。桥梁被毁之后一时半会儿修不好,物资运不进去。战士们经常吃不上饭,天寒地冻穿不上棉衣,有的战士冻坏了手,有的冻坏了脚。最悲惨的是一个连的官兵埋伏在雪地里准备第二天凌晨攻打敌人的碉堡,结果冻成为一个个冰雕壮烈牺牲。想到牺牲的战友,李德广眼睛里泛起泪花,嘴唇有些颤抖,声音有些哽咽,激动地说:“抗美援朝是一场武器装备悬殊,极不平等的战争,但虽然敌人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这不是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夺取最终胜利的是英勇的朝鲜人民军和具有献身精神和顽强斗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胜利来之不易啊!这场战争中国共出兵135万,有20万人牺牲在异国他乡,他们走上战场却再也没能回来啊!使我们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李老是福星高照非常幸运,在朝鲜参加大小战斗几十次,无数炮弹子弹从他的头顶飞过,他竟然毫发未损,没有负伤
好人自有好报,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李德广也退伍回到了家乡,他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首先是去徐州煤矿工作,1962年国家发生自然灾害,煤矿精简人员,由于自身没有多少文化,觉得不能胜任领导工作,主动要求回乡,支援农村建设。他立过许多战功,至今还珍藏着四枚奖章,但多少年来,从未提起过自己获得过的荣誉,不向政府提什么要求,而是积极参加农业劳动,认真培养教育子女好好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凭自己的努力自食其力,去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教育孩子要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为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她们都没有辜负老人家的希望,都考取学校有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如今的李老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子女孝顺,四代同堂。看着如今祖国的变化,家乡的变化,家庭的变化,李德广感慨万千:“我们的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好,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老同志都很关心,每年组织体检,还有领导登门慰问,每月享受三千多元的军人津贴且年年增加,我知足了。”
作者:杨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