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庄轶闻 十一、 乡村趣事

作者:贾少君         发布时间:2013/4/5 16:24:54         人气:6138次

                                   寺庄轶闻

                                   乡村趣事

  ·捕捉“水牛”:所谓“水牛”,即是当地的一种昆虫,村民不知它的学名,便俗称为“水牛”。其形体是一个细长得壳虫,体长一寸有余,黑色,雌虫肚子肥大,有籽,雄虫身体修长能飞。每年立秋以后的几天,如遇阴雨,就会钻出地面,存活也就是几天的时间。这时村中的孩童前来捕捉,用树枝打动草丛,即可看见它的身影,就能够抓住。霎时间可抓住许多。回到家中用锅炒熟,当零食吃。尤其是雌虫,肚子里满金箔色的籽,口味较香。这样的活动,反映了当时农家生活的乐趣。

                            相类似的“水牛”


  ·逮“瞎眯出”:“瞎眯出”的学名为“中华鼢鼠”,当地人俗称“瞎眯出”。牠生活在地下,每当春暖花开时转入地上,到大地封冻前又转入地洞之中。牠对农作物危害较大,吃农作物的根、茎、果实、树根、草根等,凡是牠咬过的植物根茎,植物就会枯死。牠在地表下面约10厘米左右取食,前足挖、后足蹬,很快在地面上就能够见到凸出的松土层,了解牠的行踪。这时就可以前后堵截,捉住“瞎眯出”,这样的工作,多由儿童捉拿,既是游戏、又能够为农业除害。

                        捉到的中华鼢鼠(瞎眯出)


  ·巧捕鲢鱼:在1938年仲夏,天降大雨,村北的大河洪水猛涨,待大水过后,河中发生一件奇事,顿时河中出现众多小鱼,从岸上看水中黑乎一片。这种鱼有一寸多长,筷子粗细,当地村民称为“蛇鲢鱼”。于是,村民就用石头和苇席把水拦起来,俗称“亮子”,留出豁口放上用柳条编制的鱼篓,鱼群随即进入篓中,待装满后随即更换,就这样反复拦截,收获颇丰。

  几个人轮流将鱼送至村中,倒在打谷场的苇席上,进行分鱼。凡参加捕鱼者都有一份,实行平均分配,然后回到各自的家中用锅烘烤,再放到房上晾干。

  记得那一年我家分得的小鱼,做汤和熬菜时食用,吃了一个冬天。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小鱼的现象,村中人无法解释,至今也为解开这个谜。


  ·拣“羊嘎嘎”:寺庄村不缺石头,村周围比比皆是,巨型花岗岩石裸露地面,随处可见,甚至说土地没有石头地多。但是埋没在土层中的奇石,却不多见。“羊嘎嘎”石就是奇石的一种,因为村民并不知道它的学名,所以就有了这个俗称。

  这种奇石,在村西北的翻坡下。村外周围的坡多为石坡,而翻坡却是一个土坡,比较陡峭。每当夏天经过雨水的冲刷,这种奇石就会裸露在地面上。其大小不一、造型各异,或方或园,真是千奇百怪,极富于象形性。尤其是儿童,都争先恐后的寻找,作为玩物,有的藏在家中,平时拿出来欣赏。

  有一次我在翻坡底下,拾到一块“羊嘎嘎”石,大约有一尺半宽、两尺多长、两寸多厚,表面上有各种造型,可惜后来摔碎了。

         在田间拾的“羊嘎嘎石”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