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文集 > ----贾少君诗文集
寺庄轶闻
自然景观-2
·锅底坑:在村北的大河拐弯向北处,靠近岸边,耸立一块花岗岩巨石,约一房多高。石头上面有一个大坑,内存雨水,故名“锅底坑”。河水从它的两侧流过,1963年雨量较大,洪水猛涨,将一块大石头,冲到“锅底坑”顶上,真乃奇观。之后村人采石,将其毁掉,实为可惜。有诗曰:
巨石河中立,顶上出园坑。
水从两侧流,登高览山景。
锅底坑巨石在河中
·闷葫芦沟:在村北的大河旁,此沟呈圆形,沟并不长。人进沟中,举目相望,只见三面都是裸露的巨型花岗岩石,沟坡陡峭,怪石嶙峋,游人无法攀爬,只有一个出口。沟底有大树生长,出沟还需要原路折回。村人把这个沟称之为“闷葫芦沟”。有诗曰:
巨石裸露陡坡间,举目观看无法攀。
出沟只有回头路,葫芦口外豁然宽。
·东石砬:以巨石著称的东石砬,在村的东面。裸露地面的花岗岩石,犬牙交错,其间石缝中有清泉流出,与东河相连。有诗曰:
花岗巨石露地面,石缝中间涌清泉。
泉水流入东河里,村民提水灌农田。
东石砬巨石
· 柏树垴:位于村旁东部,是村边的最高点,垴上有柏树一颗,据考查已有百年的树龄,是寺庄村风水树。登高望远,西部的马山、歪脖山尽收眼底。整个村庄的景色,都在你的视线之中。每逢夏季,村民都到此处纳凉。有诗曰:
垴上柏树生,沐雨又经风。傲立已百年,昂首向长空。
柏树垴上的柏树
· 南苇硌硌:(硌 音gè ,硌 音luò)在寺庄村的西北方向,在龙碰石河口的南面,西面又有高崖作为屏障,乡人故称“硌硌”,因为在河南面,所以叫做“南苇硌硌”。这里生长着茂密的芦苇,又有众多的柳树,避免洪水对良田的冲刷。别看这块不算大的地方,想当初在抗日战争中,曾经起到保护村民的作用。当鬼子来讨伐时,村民利用这块茂盛的苇地藏身,然后再由此处进行转移到安全地带。
另外,在靠龙碰石的一面,称为“北苇硌硌”。有诗曰:
龙碰石下地平缓,南苇硌硌嵌其间。
柳树芦苇皆茂盛,恰是豁口两只眼。
· 大寨沟:在村的西面,此沟为南北走向,是村中即宽又长的一个大沟。沟中的嵲子上长满了酸枣树和白杨树,沟下有大片农田可以耕种。在抗日战争年代,日寇从东面来讨伐时,村民都从此沟逃生,再转移到安全地带。大寨沟向上即是小寨沟。
村民在此沟中,曾经发现过“龙骨”(即化石)若干块,经鉴定为动物化石,在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在大雨冲刷过后,裸露到地面上的动物骨骼,较大块的化石直径有两寸有余。究竟是属于甚么动物,尚不清楚,乡人俗称“龙骨”。有人用刀刮下来的粉末,涂抹在伤口上,能够很快痊愈,并不发炎。一块“龙骨”可以为多人疗伤,持有者都是珍贵保存。
另外,还在沟口出发现过“羊嘎嘎”,形状各异,大小不同,有圆形有方形。
据媒体报导,曾在临城县发现了三处遗址,均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都在泜河流域一代,由此说明,该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推进到万年以前。有诗曰:
寨沟地处村西边,沟长深大底部宽。
龙骨化石地面露,史前文化万千年。
·风疙瘩垴:在村东面的岗坡上,有一块高地,人们俗称“风疙瘩垴”。在抗日战争中,日寇经常对各村进行烧杀抢掠,为了逃避日寇的骚扰,便在此地设立一个“消息树”,有专人值守。城里的鬼子出发扫荡,必然走大道,经过王家辉。当看到敌人身影时,就将“消息树”推倒,在村中站岗的民兵就能够看到,立即组织百姓逃跑,免受敌人的伤害。有诗曰:
地处寺庄村东面,实为丘陵最高点。
遥想抗日战争时,消息之树立中间。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