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庄轶闻 二、寺庄周边的村落历史

作者:贾少君         发布时间:2013/4/5 13:56:03         人气:4821次

                        寺庄轶闻 二、寺庄周边的村落历史


  寺庄成村的年代是在唐朝,周边的村落历史又在何时?不妨也做一下介绍。

  ·石城村:在寺庄村西,是当今乡政府所在地。古代筑有城墙和“皋”,此村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是县城西部之重镇,又是经济、文化中心。

                            石城村的城墙南门,村民称为皋


  ·寺庄村东的丘陵地带,分布着魏家辉、王家辉、刘家辉和卜家辉等村庄。这几个村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据《临城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都是在明朝永乐年间形成的,当时这一带森林茂密,有一条响水河从这里流过。这时有外地人来此处伐木烧炭,便在这里定居,形成了村落,名为“灰林”。

  为了区别几个灰林,就以烧炭人的姓氏加在前面,故叫“某灰林”。后人觉得“灰”字不雅,便改成“辉”字。如魏家辉就是以姓魏的人家命名的,居响河两侧,河水从村中穿过。王家辉居响河西面。刘家辉,是由隆尧县一个姓刘的人,在明朝永乐年间来此地烧炭,形成的村庄。卜家辉是山西省洪洞县一位姓卜的人家,在明朝永乐年间,迁入此地,以烧炭为生,发展成村庄。


  ·黄蜡沟村:在寺庄村东南,相传在明朝末年,有一位姓赵的人家,迁入此地居住,取名“上沟村”。赵家善于养蜂,蜂蜜在当地销售后,又有较多的黄蜡,便把村名改为“黄蜡沟”。


  ·路家洞村:在寺庄村北,在清朝年间,开始有一位姓路的人家,从寺庄村迁入此地居住,因为没有房子,就挖洞居住,后来人就把这个村庄叫路家洞村。


  ·鹿庄:在寺庄村北,据史料记载,该村古为“大树村”,由于村中常有鹿出没,后改为“鹿庄”。这里丘陵起伏,丛林茂密,村民砍柴于铁山上,激情地放声歌唱,声音传遍旷野,如同一幅美丽的图画,景致优美。是古代临城八景之一,名为“鹿庄樵歌”。当地文人有诗曰:

         铁山郁郁路迢迢,晨起暮归夫砍樵。

        四季冷温多自在,三餐荤素任逍遥。

        薄田几亩谋生计,浊酒一壶度寂寥。

        笑看风云多变幻,世间苦乐两肩挑。

  可见古代的鹿庄景致是多么样的优美。


  ·下炉子沟村:相传是太上老君炼丹的地方,每隔十二年在沟里就会出现一次炼丹炉,故名“炉子沟”。在明朝年间有一位姓董的人家来居住,后来又有一名姓刘的人家,从县城也迁入到这里。因为村庄建在沟下,故取名“炉子沟村”。


  ·台峪村:又分东、西、南和白台峪四个村。这几个村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山谷之中,生长着众多檀树,开始叫“檀峪村”,后来就演化成“台峪村”。西台峪村是在明朝初年由青羊头村董姓人家来此地居住,名为“西台峪”。在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姓朱的人家,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入此地,居村东,名为“东台峪”。清朝后期,有人从西台峪迁来,居村南,名为“南台峪”。在这片沟中,还生长着一种白檀树,有人来此地居住,名为“白台峪”。


  ·红鹤村和青羊头村:从台峪向西,便是红鹤村。据《临城县志》记载:“昔虢国公子到歪脖山草堂寺出家修行。有青羊、红鹤相随,故山下村名为红鹤。”另一村为青羊头村。

                                       寺庄周边村落图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