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与文物亲密接触

作者:高国彬         发布时间:2013/4/5 12:35:18         人气:3705次

              以上报导《天津工人报》2009年3月7日 第一版  

           古稀老人与文物亲密接触

  在一个温暖的春日上午,文物工作者贾少君老人给本报打来电话,谈到最近看新闻报道,法国巴黎公开拍卖我国圆明园被掠文物——12生肖兽首雕塑中的鼠首和兔首,被各界炒得沸沸扬扬的事,这勾起她30多年前和马子云老先生一起拓东汉文物——《鲜于璜碑》 的一段记忆。

  随后记者来到老人家里,老人拿出了二张《鲜于璜碑》的照片,然后我们一起沉入了往事的回忆之中。

  贾少君告诉记者,《鲜于璜碑》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璜碑》,1973年5月,《鲜于璜碑》出土于天津武清县高村乡兰城村。该碑碑身完整、字迹清晰,书体优异,令学术界广泛关注。为了使更多的学者研究碑文及书法风格,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拓本。当时天津市文化局领导,特聘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拓碑专家马子云先生,前来亲自手拓。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单位领导派贾少君前去参与这项工作,给马先生当助手,做一些具体事宜,这件事让贾少君激动不已,就这样她有幸看到了手拓的全过程,也是她学习的极好机会。

  据贾少君介绍,《鲜于璜碑》立于延熹八年 (公元165年)。全碑包括碑座与碑身二部分,碑座为长方覆斗形,高0.25米,座上有长方形榫槽。碑身为圭形,上锐下方,高2.42米,宽0.81~0.83米,厚0.12米。碑文字体结构谨严,浑朴苍劲,含蓄沉着。文字基本完好,书法也出自高手,为汉隶中的珍品。

  为了把碑文拓好,马子云先生事先给做了介绍,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让大家心中有数。马先生在拓制过程中,更是小心翼翼。

  马先生当时拓《鲜于璜碑》的全过程,已经74岁的贾少君历历在目,她介绍说,准备阶段:第一,先把碑体用软毛刷清扫干净,去其灰尘。第二,按照碑体大小,裁好宣纸,再叠成与毛巾大小的方块,用湿毛巾压平。将湿透的宣纸,铺在碑体上。第三,将铺好在碑体上的宣纸,用棕刷边擀边刷,使其平整。第四,将毛毡铺在碑上,用木槌轻轻地敲打。待碑上的文字清晰、宣纸与碑体接合牢固时为止;上墨阶段:先准备两个工具,一是拓板,二是扑子,用上好棉花团成球状,外面用绸布包裹。墨汁是用旧古墨碎块浸泡而成,将墨汁沾入拓板上少许,用扑子反复搓揉和敲打,使其均匀。这时用扑子在宣纸上施墨,要反复数次,待到字体清晰、全碑着墨均匀时为止,即告完成。

  贾少君告诉记者,她学习拓片这项技术,过去只是拓过铜器、玉器和墨,都是小件,也曾经得到过傅大卣先生的指教。拓碑文从来就没有接触过,那次亲眼目睹了马先生的操作,了解到手拓碑文的全过程。不仅对马先生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感动,而且又学习了拓碑技术,对后来的工作也打下了基础。

           本报特稿部 钟福祥 陶津晶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