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忧的海外汉语
蔺洪柏
笔者在旅居加拿大的生活中,发现中国移民第二代人汉语水平已经令人堪忧。 不但不会写汉字,即使是口语,也往往非驴非马,令人啼笑皆非。这不能不引起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国人高度重视。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升,人口跨国流动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移民海外。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中国移民人数已超过520万人,作为移民输出国,在全球排名第4位。以加拿大为例,该国现有华人177万,占总人口的5.1%,仅2001至2011年10年间,华人就增长63.9%。有资料确认,近年来移民加拿大的中国人每年以3万人递增。在加拿大的一些大城市,到处都可以见到熟悉的华人面孔。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多的移民?这似乎让一些人感到莫名奇妙。其实,这是人类生存的正常现象,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世界本来就像一个大家庭,在地球村上,人们有迁徙的自由,有选择居住地的权利。
面对如此巨大的移民群体,如何做好汉语言的传承,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保证祖祖辈辈不忘本来,不忘根基,存炎黄一脉,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加拿大华人移民中,从第二代开始,他们的的母语已不再是汉语,英语法语才是他们的母语。尽管在家庭的小天地里,依然习惯用汉语交流,但还是要夹杂英语法语混在其中,否则往往就不能把要说的话百分之百表达清楚。即使这样,有时还会笑料百出。在我的家庭里就不断出现这种现象。一天饭后吃西瓜,孙辈们啃几口瓜瓤就将还带着挺厚瓜瓤的瓜皮扔掉了。为了纠正孙辈的浪费现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长辈要求他们吃西瓜必须要啃干净。孙辈们很听话,再吃完一块西瓜时,就捧着啃干净的西瓜皮问:“您看我吃的是干净还是脏?”我听后愕然,一时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再一细问,原来他是想说“您看我吃的干净不干净”。那怎么会出现一个“脏”字呢?原来“脏”字的本意是不干净,他在问“干净不干净”时竟然使用一个“脏”字来代替“不干净”三个字。如此代替,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还一次我试穿裤子,问孙辈好看不好看,合适不合适。孙辈本想回答“爷爷的裤子很漂亮”,结果语言一出却成为“裤子的爷爷很漂亮”。我这个外语门外汉至今搞不明白“爷爷的裤子”怎么会变成“裤子的爷爷”。类似语误,经常出现。有时说着说着就不知道汉语怎么说了,便停下来说:“让我想一想”。你看,这是多么严重的语言障碍。每在华人圈里谈论起这种事情,大家都有同感,一时又想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做为炎黄一脉也好,作为一门语言也罢,华人们何尝不希望自己的后裔更好的掌握汉语呢?但汉语本身的深奥复杂决定了学习汉语的艰巨性,不下十分的功夫,靠“蜻蜓点水”是很难熟练掌握游刃有余的。因此,尽管许多华人家庭强调自己的后裔学好汉语,但效果不理想。
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具有浓深的民族包容和民族融合性。华人在加国所占比重显示出华人已经成为加国建设和发展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温哥华有人口230万,华人就有41万,占18%,几乎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华人。因此,从长远计,教育华人后裔学好汉语,就不单单是华人自己的事情,而是加国政府责任。做为官方语言,不但有英语法语,还应当逐渐增加和普及汉语。
为了提高华人后裔的汉语说写水平,应当从基础教育抓起。加拿大有关部门应当在幼儿园娃娃中,在小学和中学里开设汉语课程。同时投入人力物力,发挥好华人文化宫和孔子学院等社会团体的作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令人欣慰的是,加国有关机构和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注重推广汉语普通话,为提高华人后裔乃至全社会的汉语水平不断做出努力。权威数据表明,在加拿大有41~50%的人群支持增加中文教育。
从现在开始进一步重视,切实列入议程,积以时日,若干年后,对华人后裔汉语水平的提高定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