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抗战专辑

河北怀安县举行武士敏将军铜雕落成揭幕仪式

作者:郭洪杰         发布时间:2015/9/30 17:35:59         人气:5207次

              河北怀安县举行武士敏将军铜雕落成揭幕仪式

                            2015-9-24  长城网   郭洪杰


                 领导嘉宾为武士敏将军铜雕揭幕。高景山摄


                    学生们为武士敏将军铜像献花。高景山摄

 长城网张家口9月24日电(记者郭洪杰)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抗战精神。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23日上午,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在柴沟堡镇举行抗日民族英雄武士敏铜雕落成揭幕仪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占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戈亮禄,市政协副主席何兰,省委宣传部农宣(党教)处处长董福印,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市直单位领导,怀安县四大班子领导同志,以及武士敏将军的儿子武铁等亲属及各界群众、中小学生220多人参加了活动。

据了解,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河北省委宣传部安排部署在全省塑立十座抗日民族英雄铜雕,通过雕塑的形式,让英雄形象得到铭记,让英雄的精神得到传承,抗日民族英雄武士敏铜雕就是其中之一。抗日民族英雄武士敏铜雕底座为花岗岩,高1.5米,人物雕塑青铜制造,高4.5米,厚度达8毫米,可抗12级风力。为确保铜雕的质量和艺术价值,努力把武士敏铜雕打造成精品、传世之作,怀安县委、县政府组织人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前期调研工作,参观名家作品,咨询武士敏亲属及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国内一流专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投标人的资质、设计主创人资质、技术标准等进行明确,确保雕塑塑立工程顺利完工。

武士敏,字勉之,1892年出生于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镇,早年投身辛亥革命,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成长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军军长。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驰骋于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辗转于冀中平原与上党盆地,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历经血战十余次,屡建奇功,成为名震中外的抗日名将。1941年5月,在日军发动的中条山战役中,他亲率将士冲锋搏杀,壮烈牺牲,时年49岁。当武士敏将军牺牲的噩耗传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举行追悼大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延安《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痛悼“八路军失一良友,国家折一栋梁”。新中国成立后,武士敏将军的遗骨安葬在太行太岳烈士陵园。1983年,家乡怀安县重新修葺了“武士敏故居”,陈列将军生前遗物,以资世人瞻仰纪念。2014年9月,武士敏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武士敏将军是为拯救民族危亡、抗击日军侵略而壮烈殉国的,他的一片丹心,他勇往直前的革命意志,顾全大局的崇高品德,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侵略者的浩然正气,他的英雄业绩将永载中华民族的英烈史册,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


  武士敏生平简介

武士敏,字勉之,1892年出生于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镇,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九十八军军长,是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

幼年读私塾,1908年考入宣化中学堂,毕业后又相继到天津北洋法政学堂、保定讲武学堂学习。学生期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5年参加护法讨袁斗争。1918年赴陕西参加靖国军。他受靖国军派遣南下广州,谒见了孙中山,受到孙中山的教诲和嘉许。1924年大革命时期,他受任联络国民军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部,做了大量工作。从此置身于戎马生涯,转战于冀、鲁、豫,与北洋军阀多次搏战。1925年他率军攻克沧州,截断津浦路,使国民军顺利攻占天津,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国民军受挫后,他与南汉宸赴苏考察。1927年回国,应杨虎城之邀,先后任西北军旅长、师长、潼关警备司令。“西安事变”时,他坚决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的义举,反对蒋介石亲日反共的政策,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团结抗日做出了贡献。

“七·七”事变以后,武土敏怀着抗日救国的决心,率部队出陕西、过黄河,奔赴娘子关前线阻击日本侵略军南进西犯,协同八路军一二九师在正太路沿线重创日军,后与日寇周旋于太行、太岳山区。1938年春,他与东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协同作战,粉碎了日寇的“九路围攻”、“八次包剿”,并新开辟了南岳抗日根据地。在战斗中,武士敏始终担负正面迎敌的重任,与八路军陈赓部紧密配合作战,被将士传为团结抗战的佳话。尤其在子洪口、天神山的两次伏击战中,大败日寇一O九师团,使日寇闻风丧胆。就在此时,武士敏晋升为国民革命军九十八军军长。

1939年,阎锡山背信弃义发动“十二月事变”,掉转枪口攻击八路军,而武士敏将军坚定与八路军合作和友好的立场,坚持团结抗战。1941年5月,日寇集结6万兵力分路合击中条山,国民军20万众溃败,逃避到黄河以南,惟武土敏军和八路军仍在黄河以北密切配合,机动作战,顽强抗敌。此时,日军对武士敏进行政治诱降,遭到武士敏的严厉拒绝。

1941年9月29日,日军纠集冀氏、南北孔滩、马壁、王壁、郑庄、端氏、高平关、马村、高平县城、寺庄、张店、鲍店、良马等地之万余兵力,分兵14路,合击东西峪地区,妄图一举消灭八路军太岳南进支队和国民党九十八军。当我太岳支队转移出敌人合击突围后,敌人就集中全力围歼九十八军。武士敏将军亲临一线指挥,与敌展开激战。阵地几易其手,伤亡极为惨重。武士敏在马头山(现十里乡马头山)指挥部队突围时,不幸头部中弹,为国捐躯,时年49岁。

抗战四年间,武士敏纵横驰骋于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从冀中平原到上党盆地,历经血战十余次,屡建功勋,成为威震中外的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