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马艳泉事迹材料
秦皇岛市文明办
一、善良的“艳”接收了大家
马艳泉从托老院里领回了十几位老人,从那以后,她就多了七个“爸”,十一个“妈”,老人们也都像称呼亲闺女一样叫她“艳”。
2006年,40岁的马艳泉前往一家托老院打工,为那里的老人做饭,干好份内事之余,善良热情的马艳泉总去帮助那些活动不方便的老人整理被褥、梳头等,慢慢地所有的老人都已经习惯了她的存在,一天见不到她,大家就到处找。2010年4月,因为房东要拆房子,把重任交给了马艳泉。当时租房开托老院,每人每月收700元托费根本就赚不了钱。但入托的老人大多是儿女照顾不了的,把他们遣散回家着实可怜,马艳泉便与丈夫商量,最后决定将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在自家小院开起了托老院。
二、每个“爸”“妈”都胜亲生
现在,马艳泉的托老院里共有18位老人,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就有7个。面对这亲手捡来的七个“爸”十一个“妈”,马艳泉从来都是尽心照顾,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家住昌黎镇四街的李秀梅老人双目失明,老伴已经去世,仅有的一个儿子在部队当兵。考虑到老人的家庭状况,马艳泉主动降低了她的托费。李秀梅的儿子回家探亲,吃住都在马艳泉家里,马艳泉从来不收伙食费,还对小伙子说:
“这里就是你的家,你就把我当成你的姐姐吧。你在部队安心工作,我会照顾好你的母亲的。”老人的儿子深受感动,在部队干得越发出色。
孙占祥老人今年89岁,因患病全身浮肿,马艳泉天天给他擦洗浑身,有时老人大便干燥,马艳泉就用手帮老人抠出来。老人感动地说:“自己的孩子也做不到的事情,艳泉都做了,她比我的亲闺女还要好。”还有一位“老人”并不老,她叫王红,今年才44岁,是城郊区郝宋庄村人。因为患病导致全身瘫痪,年轻的王红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精神几近崩溃,整天哭闹,而她的丈夫为了生计长期在外务工,19岁的女儿也照顾不了瘫痪的妈妈。看到王红痛苦的样子,马艳泉开始耐心地开导她,并坚持每天为她擦身、喂饭、换洗衣物。她的善良打动了王红,开始听她的话,不再哭闹,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三、谁有福气就来给咱当媳妇吧
在马艳泉的细心照料下,这个经由不幸拼凑而成的大家庭,日益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新生活。但其中的付出,也只有家里人知道。托老院开业一年多来,马艳泉每天早晨4:30起床,挨个屋为老人倒马桶、打扫房间、做饭、洗衣,有时她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年迈的婆婆和年轻的儿子也来帮忙。有时儿子会半开玩笑地对她说:“妈,咱们家开起这个托老院,我连媳妇都娶不上了。”每次马艳泉都会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人都有老的时候,咱们开办这个托老院,虽然辛苦了咱们一家人,但解决了多少家庭的烦恼啊,这是积德的事,谁家的闺女有福气就给咱家当媳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