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童年家乡的庙会
高国彬
庙会,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但各地区庙会的具体内容稍有不同,各具特色。
据历史记载,庙会由来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也逐渐形成。它们互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在南北朝时都各自站稳了脚根。而在唐宋时,则又都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如圣诞庆典、坛醮斋戎、水陆道场等等
旧时庙会是结合佛,道两教的宗教节日而开放的,人们到庙里去,主要是为了进香,求福祈祥。有些定期庙会,晚期已无香火,演变成纯贸易性的集市,人们逛庙主要是买些土特产和日用百货,顺便看看小戏和杂耍,进行娱乐。总之逛庙的人不是为了吃。但人们在庙上烧香、购物、娱乐,总要转悠半天,必然又饿又累。看到各种好吃的,不免产生食欲。所以庙会上那种吃食摊子自然也就座无虚席了。
据史料记载,这一带在秦朝就有人在此地居住。秦始皇曾经到这里而得名,秦皇岛就是秦始皇求仙驻跸之地。曹操出兵征讨乌桓、唐朝李世民东征高句丽,都从这一带经过,留下诸多古迹。
据记载在明代,村中修建一座庙宇,建于村的中部。名为“栖云寺”,这座庙宇,门前耸立着高大的旗杆,两侧有石狮把守。进入庙中,前殿是关公的塑像,后殿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日,是一年一度的庙会。这一天的上午,善男信女都纷至沓而来上香拜佛,求佛主保佑平安。这一天庙宇香烟缭绕,香火鼎盛,香客是络绎不绝。
然而这一带在元朝以前,人烟稀少。团山(俗称南山)南北、深河两岸,还是森林茂密、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的荒野。自明朝建立后,为了防止元人残余势力的入侵,洪武十四年(1381)设置山海卫,地属京师永平府。由徐达大将屯兵镇守,并筑山海关城。为了开发这一地区,这时便向这里大批移民。
义卜寨村是明朝洪武年间,由常、王、孙三姓人家,从山东移民而来,取名“一百寨”,到明朝万历年间,改名义卜寨。
人生到了暮年,爱回忆往事,尤其是对童年的生活,至今还记忆犹新。近期临近农历二月十九日(2025年3月18日),是故乡村中的庙会,引起了我的回忆。
我的原籍是河北省临榆县义卜寨村(现在为秦皇岛开发区),村中的地理位置,南临渤海、北靠燕山,东与山海关、西距碣石山均六十华里,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地。
据记载在明代,村中修建一座庙宇,建于村的中部。名为“栖云寺”,这座庙宇,门前耸立着高大的旗杆,两侧有石狮把守。进入庙中,前殿是关公的塑像,后殿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日,是一年一度的庙会。这一天的上午,善男信女都纷至沓而来上香拜佛,求佛主保佑平安。这一天庙宇香烟缭绕,香火鼎盛,香客是络绎不绝。
据了解,村中的庙宇现在已经不付存在,以上所谈早已成为历史。
2025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