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男子将母亲腌制鸭蛋的罐子200块钱卖了,
专家:这个罐子价值2亿
要说这世上最有意思的事,莫过于命运和机遇的奇妙安排。
1977年的春天,辽宁鞍山街头巷尾炸开了锅 - 文物征集活动开始了!
一时间,人人都成了寻宝专家,祖传的老物件被翻出来擦得锃亮,就等着变成一笔横财。
这不,咱们今天要说的主角小刘,就抱着一个破罐子来碰运气了。
说是破罐子,其实人家可是实打实的"功臣"啊 - 家里的咸鸭蛋就靠它来腌制,年年都立下汗马功劳。
小刘心想,这破罐子要是能换个十来块钱,晚上就能美滋滋地搓一顿好的。
文物征集站那叫一个热闹!走廊里挤满了抱着"宝贝"的人,有木盒子、瓷器、布包,那场面活像个旧货市场。
小刘瞅着别人手里的东西,心里直打鼓:"我这腌蛋罐该不会让专家笑话吧?"
轮到小刘了,他把罐子往专家面前一放,心里忐忑得跟抽筋似的。
专家们凑上来,敲敲打打,拿着放大镜东瞧西看,越看脸色越凝重。
小刘看着这阵势,心跳都快停了:"不会是罐子有啥问题吧?"
"这...这可能是元代青花瓷!"一位专家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小刘听完差点没站稳,脑子里"嗡"的一声:"啥?元代?那不是几百年前的东西吗?"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专家们一致认定这是件稀世珍品 - 元代八棱青花瓷罐!
全世界就剩两件!这下可把小刘给整不会了,自己家腌鸭蛋的破罐子,摇身一变成了国宝?这跟做梦似的!
专家们当场给了200块钱,在那会儿可不是小数目。小刘拿着钱,走路都是飘的。
可没过几天,文物部门的人找上门来说要深入研究,把小刘吓得钻床底下去了,还以为人家是来要钱的呢!
后来经过专家鉴定,这罐子的价值简直吓死人 - 数亿元!
这消息一出,整个考古界都炸锅了。小刘听说后,心情复杂得很,想想自己差点把它扔了,后背直冒冷汗。
这罐子最后成了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小刘也成了街坊邻居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说他运气好,有人说他傻,卖亏了。
可小刘现在想开了:"要不是这次文物征集,这国宝说不定还在咱家腌鸭蛋呢!"
你说这事儿多有意思?一个腌鸭蛋的破罐子,摇身一变成了价值连城的国宝。
生活就是这么奇妙,有时候最珍贵的东西,往往就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这不,现在博物馆里的那个八棱青花瓷罐,还在默默地诉说着它的传奇故事呢!
要我说啊,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别看东西不起眼,没准儿就是个宝贝。
所以啊,下次你要是在老家翻出个破罐子,可别着急扔,说不定哪天就能给你来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