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冯德莱恩惊呆了

作者:高国彬         发布时间:2024/12/8 9:13:00         人气:256次

冯德莱恩惊呆了:

没想到欧盟98%的稀土、93%的镁、97%的锂竟然都来自中国!

“欧盟98%的稀土、93%的镁、97%的锂都依赖中国。”这句话一出,瞬间点燃了舆论场。

冯德莱恩在讲话中直白地揭示了欧盟当前的能源和原材料困境,说得够直接,也够刺耳。

为什么稀土、镁、锂这些听起来高冷的矿物成了焦点?它们又和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这背后藏着一个大大的故事。

 

先说稀土。

这些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元素,看起来不起眼,却是高科技产业的灵魂原料。

你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甚至电动汽车的电机,都离不开稀土。

它们能让电机更高效,屏幕显示更鲜艳,也能让电池更耐用。

稀土的稀缺性并不只是名字那么简单,而是因为开采和提炼的过程很复杂。

全球范围内,中国不仅拥有丰富的资源储量,还掌握了成熟的加工技术,所以在稀土市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再来看锂和镁。

锂是电动车电池的关键材料,而镁则是制造轻量化金属合金的核心。

随着全球向绿色能源转型,电动车和新能源设备的需求暴增,对锂的需求也跟着水涨船高。

可以说,锂就是新能源时代的“新石油”。

但问题是,锂和稀土一样高度集中在中国。

数据显示,中国不仅拥有大量锂矿资源,还控制着全球七成以上的锂加工能力。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YUicUNLWJgwBu32jLggS5My5jDTOuNnPZFKzaMJiacgE069CrRASAUNQhUTpLUIeIyIIZIWCmmFWmyk2lPDml9w/640?wx_fmt=png

 

这种“资源+加工”的双重优势,让其他国家在供应链上几乎无从替代。

冯德莱恩提到的“去风险”,其实并不是要彻底摆脱中国,而是想降低对单一供应国的过度依赖。

欧盟已经意识到,靠别人总有风险,尤其是在全球供应链紧张的大背景下。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欧盟推出了《关键原材料法案》,试图通过本土开采、回收和多元化供应来缓解对中国的依赖。

法案制定了到2030年的目标,比如本土开采占比要达到10%,回收利用要达到25%,关键材料加工要达到40%

这些数字看起来很有雄心,但实现起来却是另一个故事。

为什么这么难?首先是资源分布的问题。

欧洲的矿产资源本来就少,就算有一些,开采难度和成本也很高。

其次是审批和环保问题。

拿锂矿来说,欧盟内部多个矿山项目因为环保抗议而被推迟甚至取消。

比如,葡萄牙的锂矿拍卖计划就因为腐败丑闻被搁置,塞尔维亚也吊销了力拓集团的大型锂矿项目许可。

环保压力和社区反对让矿山开发变得步履维艰。

再加上能源成本的掣肘,欧盟的金属冶炼厂纷纷减产甚至停产。

数据显示,欧盟的铝产量在两年内下降了35%

这不仅让本土加工能力雪上加霜,也让《关键原材料法案》的目标更像“镜花水月”。

有人调侃,这法案的目标听起来像是“写给未来的信”,实现起来遥不可及。

与此同时,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直接砸下3690亿美元的绿色补贴计划,让欧盟的30亿欧元预算显得小巫见大巫。

资金短缺直接导致一些矿商更愿意把资源项目放在美国,而不是欧洲。

这种“补贴差距”无疑让欧盟的产业链竞争力再次被拉开。

那欧盟有没有破局的办法?答案是有,但“放眼全球”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除了努力提升本土自给率,欧盟还在积极和其他国家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YUicUNLWJgwBu32jLggS5My5jDTOuNnPYFdfnfnSHmwibIHtsYObicI9wujicOlia4mkobj44qxvlAGnKVhpEPHKVw/640?wx_fmt=png&from=appmsg

 

比如,它已经和美国、日本、加拿大等盟友达成合作协议,还在加快和非洲资源国的关系修复。

通过全球布局,欧盟希望构建一个多元化的供应链,把“鸡蛋分装到多个篮子里”,降低对单一国家的过度依赖。

但这条路注定不轻松。

全球资源争夺战已经开始,美国和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美国最近还宣布,如果电动车使用中国制造的电池组件,将无法享受税收优惠。

这种“排他性”政策不仅让欧盟难受,也让整个全球化进程受到挑战。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些“稀土之争”看起来离生活很远,但它们的影响却真真切切地存在。

比如,电动车价格上涨、智能设备成本增加,甚至新能源转型的速度变慢,都和这些关键材料息息相关。

所以说,冯德莱恩提出的问题,不仅是欧盟的挑战,也是整个世界的课题。

未来的科技竞争,不只是比拼产品的性能,更是供应链的较量。

而在这个过程中,谁能更快、更稳地掌握关键资源,谁就能在新能源时代占据主动权。

欧盟的“去风险”计划究竟能走多远?必须要看中国的眼色!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互动,一起为“我的国”加油助威!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