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被联合国认为无药可救的黄土高原

作者:高国彬         发布时间:2024/12/7 9:01:16         人气:269次

被联合国认为无药可救的黄土高原,

中国死磕70年后,成效如何?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藏着无数的奇迹,在我国的中部有一片广阔的高原,那就是黄土高原这里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也是旱作粟黍农业的起源地,从仰韶文化到周秦汉唐,黄土高原一直是古代社会的重要中心,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起伏变迁西周时期这里森林茂盛草原广阔,植被覆盖率高达53%,一派水草丰美、沃野千里的景象但自从铁器普及后,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人口也得到了迅速的增长,于是人们开始大规模开垦土地,大片的森林因此而被砍伐。

秦汉时期农耕已经扩展到了黄土高原的西部和北部,越来越多的林地和草原变成了耕地,到了南北朝时期,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就已经下降至了40%最关键的是,该数据在唐宋时期,进一步下降到了33%,到了明清时期,更是骤降至15%清朝末年因为战乱不断,很多人都为了逃命跑去黄土高原的深处开荒种地,这也导致环境变得更加糟糕在新中国成立时,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仅为6.1%,所有得知这一数据的人,无不感到触目惊心甚至就连联合国农粮组织的专家都断言:黄土高原并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gD8Pc47zIicGHibXkmdl37JMCazicFexwI0ic9jZ6dELUU9ouAXS8HI8ibLzdxGichSe8GdBLtibrWSc2RyXNok81KyDg/640?wx_fmt=jpeg&from=appmsg

 

但即便如此,依旧有很多的中国老百姓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其实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变差,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数据显示,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诸多原因中,自然侵蚀是主要因素,占到了70%这片土地的黄土土质疏松,易被风化和水蚀,加上气候干燥降雨集中,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则占到了30%,过度开垦、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这些行为,让水土流失变得更加严重和迅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部分泥沙都来自它流经的黄土高原,泥沙淤积导致黄河下游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悬河,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直很重视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把它当作一项重要任务,从坡面治理淤地坝模式,再到小流域综合治理,历经70年的探索和实践,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有效途径,上世纪50年代,基于坡面是制造黄河泥沙主要来源的认识,政府提出了坡面治理的方案为了防止坡地上的水土流失,人们在耕地上建起了梯田,同时还在非耕地的坡面上种上了树但最终的结果却事与愿违,人们没想到梯田的修建反而加剧了次生水土流失,黄河泥沙量也未得到有效控制。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gD8Pc47zIicGHibXkmdl37JMCazicFexwI0JIYsUH6LMp5ML6y4lN4QUiaHMvYdKMd0EIalYNLITiaCsL95kPeicB90g/640?wx_fmt=jpeg&from=appmsg

 

这一阶段的治理尝试,暴露了人们对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认识的不足,也为后来的治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到了70年代末,学术界又提出了在沟道修建淤地坝的方案,淤地坝可以拦截泥沙,减少入黄泥沙量,同时还能利用淤泥造田,增加耕地面积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还是挺管用,每年黄河的泥沙少了2亿吨,农田的收成也变好了1977年,陕北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水,冲毁了27万亩耕地,这场灾害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这种治理模式是否足够稳定和可靠最后在吸取了以往治理经验的教训后,20世纪末,政府采纳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将黄土高原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若干个小流域,在每个小流域内,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植树造林、淤地坝泥沙拦截等多种治理手段,形成综合防治体系,这种对症下药的治理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而且促进了农业、牧业的协调发展,经过七十年的死磕治理,我国成功令黄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荒地现在变得绿油油的充满生机这不仅体现在植被覆盖率的提升,更体现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gD8Pc47zIicGHibXkmdl37JMCazicFexwI0H296wLcb8AmT2x2Dcz1m3lXgbrRRfibEY95WYaOMkIIwl1iczWNaPBrw/640?wx_fmt=jpeg&from=appmsg

 

进入21世纪后,国家还启动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退耕还林计划,显著提高了植被覆盖率,目前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了65%,黄河的泥沙量也降到了每年2亿吨以下,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绿,黄土高原的七十年变迁,是一部中国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史诗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克服自然困难的坚定决心和毅力,也为全球生态保护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2024年12月7日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