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蒋介石的“八大金刚”后来去哪了

作者:高国彬         发布时间:2024/11/6 8:17:11         人气:337次

蒋介石的“八大金刚”后来去哪了

 

蒋介石八大金刚后来去哪了?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DMrbRNeialnG4I7ogQBfk5wJqPrGE7ZBfuKW8ic2AsVq4Ju4VlMRibf88xDk2ZibN89kdVcEjEDticR1Xk63PA7nLUg/640?wx_fmt=png&from=appmsg

“八大金刚”指的是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时期蒋介石最信任的8位干将,他们分别是: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刘峙、张治中、陈继承。“八大金刚”自黄埔军校始,就追随蒋介石,在国民党的党政军等方面握有重权。

何应钦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DMrbRNeialnG4I7ogQBfk5wJqPrGE7ZBfQLy4Ca3gNzfwsAqJRI9BibAPYxgX4Cfr6rSeNVHDPYf9rOLfon4HJFA/640?wx_fmt=jpeg&from=appmsg

八大金刚第一位的是何应钦(1890——1987)字敬之,生于贵州兴义,老同盟会员,黄埔军校总教官,长期是蒋介石手下的二号人物。历任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军政部长,后来签定的《塘沽协定》,被指为卖国贼,亲日派,但依旧权柄在握,声势不改,直到到台湾后,才退出了决策层,安然过上了平淡生活。何应钦本人没怎么带过兵,一直在大本营主持,抗战结束后作为中国地区总受降官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何应钦与蒋介石的关系,可以用互相利用为形容:何应钦两次对蒋介石生出异心,一是联桂让蒋第一次下野,二是西安事变准备武力讨伐。按常理,蒋介石早就该清除异己,但蒋介石没有,因为何应钦手下有国民党内很大一部分实力,蒋介石不得不借助,这也是何应钦一直身居高位的原因。

 

陈诚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DMrbRNeialnG4I7ogQBfk5wJqPrGE7ZBfmmBymZP0JJM6THp8t0WyN7wr9lOmJZz0sbk1Q3uiav217Wy1jGA8VCA/640?wx_fmt=jpeg&from=appmsg

第二位应该是陈诚(1898——1965),土木系领袖,字辞修,别号石叟。陈诚炮兵出身,东征中三炮定敌,大得蒋的欢心,后来与谭祥结婚,和蒋介石成了干亲家,更得蒋介石的重视。主持十一师时,联合李默庵,肖乾等驱走师长,在讨唐和中原大战中表现优异,在其后的围剿红军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隐隐形成与何抗衡的实力,这也是出于蒋介石的默许。蒋介石想在党内找一股实力牵制何,陈诚自然是最好的人选,也因此陈诚形成的土木系,一跃成为国民党的横跨军政的强大的力量,其十八军,也成为中央军五大王牌之一。陈诚日益得蒋的器重,庐山军官训练团一直担任副团长,抗战后指挥了四次武汉会战,之后长期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为重庆屏护。内战时主持东北,败去台湾,数年经营,为蒋介石准备了良好的后路,也因此变为国民党二号人物。196535日,陈诚,因肝癌病逝于台北。

 

顾祝同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DMrbRNeialnG4I7ogQBfk5wJqPrGE7ZBfdCzTcDE4NNWIWsdr6JOmYKDVmEPWicX6dayAsgbnOPalWxBRLzmlSUg/640?wx_fmt=jpeg&from=appmsg

第三位是顾祝同(1891——1987),字墨三,江苏涟水县人。顾祝同和何应钦类似,除了在北伐带兵,其后都在行营本部工作,西安事变后受蒋命瓦解张,杨部队,完成的十分漂亮。抗战时主持第三战区,也有声有色,其间皖南事变的发生,从此为国人千夫所指。此后去了台湾,任参谋总长兼“国防部长”,1959年任“国防会议秘书长”,1972年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依旧是重要人物,1987年病死,也是国民党的长寿者。

 

刘峙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DMrbRNeialnG4I7ogQBfk5wJqPrGE7ZBfLvWYUcWhuwqG2mTvNd5BNHTdbMjugNJcVrIEkLzZaqYcUtZU81eib9Q/640?wx_fmt=jpeg&from=appmsg

第四位是刘峙(1892——1971),字经扶,江西吉安人。刘峙的生平从他的外号即可看出,北伐时是福将,中原大战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是长腿将军,到了内战时,主持徐州,为蠢猪将军。公正的说,刘在早期的军事生涯是很辉煌的,不管运气如何好,但能把吴佩孚、孙传芳打的没了脾气还是有一点能耐的,不象公认的那么不堪。或许是年岁过长,没有了拼劲,因此在后来的作战中一败再败。总之说来,刘在八大金刚中,打仗的才能是排在倒数的。其实他内战的蠢猪将军并不合适,中原突围或许有判断失误,但淮海战役刘几乎没有指挥过部队,上有蒋、顾,下有杜,他自知不是这块料,没有插手部队指挥,但后来也成了替罪羊。他最终没有去台湾,195010月赴印尼,当小学教师度日。1953年,经何应钦等说情,“国防部”才寄给他一张入台证,回到台湾。回台后,被委任为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国策顾问”,195410月,又任台湾地区行政机构光复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著有《我的回忆》一书。

 

张治中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DMrbRNeialnG4I7ogQBfk5wJqPrGE7ZBfGcD3PmWmZUiacTHlDsyJ5ibQg1ODnLKwz8KTy8LmPxmJyZTtWLWpWzUA/640?wx_fmt=jpeg&from=appmsg

第五位是张治中(1890——1969),字文白,安徽巢县人。这个著名的红色将军,能列入蒋的八大金刚实在是出人意料。但细观张治中的为人,就清楚这是为什么了,张治中是一个很传统的儒家人,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负责黄埔军校的组建,此后一直便坚持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在黄埔之初,与共产党关系很好,便是遵循了这三大政策,之所以张治中是唯一没有和共产党打过仗的人,也是因为他竭力逃避内战,认为有违孙中山先生的政策。说起蒋介石和张治中的关系,蒋介石一直是很器重张治中的,对张治中的意见都要考虑,这固然是张治中自己本身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蒋介石对张治中的绝对信任。在中原大战时,张治中被委以重任,危局过后,便回到军校当教育长练兵。在后来的凇沪抗战,平定十九路军,凇沪会战的战役中莫不如此,不争兵权,也因此张治中在抗战开始后长伴在蒋介石的身边,担任政治部长和三青团书记长等要职。后来任西北行营长官,救了一批被盛世才囚禁的共产党。他还促成了两次和谈,第二次和谈时留在了大陆。

 

钱大钧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DMrbRNeialnG4I7ogQBfk5wJqPrGE7ZBfQSeBKU0JAm4ibkcDiazkvd4Oia4mJGHC1zBibImZBWoic5AV7jopqq1ZfZg/640?wx_fmt=jpeg&from=appmsg

第六位是钱大钧(1893——1982)字慕尹,江苏昆山人。钱大钧的一生算是多姿多彩,带过很多次兵,也曾在大本营有过指挥全局的运筹帷幄时候,更有从政当上海市长的经历。早期的二次东征以六连士兵破陈炯明的四千之众算是绝唱。此后的北伐,中原大战,“剿共”俱有他的参与,没功劳也有苦劳。或许是看到了这一点,蒋介石把他调来身边当了侍从长,西安事变中一度受到蒋介石的猜忌,但他中的枪伤帮了他一把,反而连累曾扩情。后来任军政部次长,抗战结束后出任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总司令,后来去了台湾。钱大钧爱财,犹胜刘峙,时人根据他的名字取“钓大钱”,抗战后作为接收大员狠狠的捞了一笔。到台湾后,转向于体育事业,为台湾的体育做了杰出的贡献。 钱大钧亦长寿,八十九岁方死。

蒋鼎文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DMrbRNeialnG4I7ogQBfk5wJqPrGE7ZBflRVjQAeOVHnqRrHhDcSOe7kO6PPH8yooWibOOZKmauQHgedcibzmO6Tw/640?wx_fmt=jpeg&from=appmsg

第七位是蒋鼎文(1895——1974),字铭三,浙江诸暨人。蒋鼎文原来是元帅府的副官,后来在军中有了一席之地,曾围剿红军,参加蒋桂战争,中原大战,解决福建事变,西安事变中传递信函,被称为飞将军。他为蒋宋所感谢,抗战后任西北行营主任,后来出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在豫湘桂战役中一溃千里,引咎辞职。此后虽然还在国民党中,但已经不再担任重要职位,转而经商,倒是颇有收获。 197412日,病卒于台北。

 

陈继承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DMrbRNeialnG4I7ogQBfk5wJqPrGE7ZBfGtYV5LZJXHVdicNkyvlq1I4eibeqcDC3THdDLuFWEtG7nVNrJswjsRpA/640?wx_fmt=jpeg&from=appmsg

第八位是陈继承(1893——1971),字武民,江苏靖江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校,分配到陆军第72混成旅第一团第一营任见习官。黄埔军校成立后,被任命为中校战术教官。1927年,陈继承任21师师长,19322月,任其为洛阳卫戍司令。西安事变时,陈继承随蒋介石被扣于西安。1937年,调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教育长,管理严格,带兵凶猛,有巴顿之风。1944年,被任命为川鄂陕甘边区总司令,1946年夏,又任为北平警备司令。1948年,因与傅作义矛盾激化及北平七 五事件等原因被免职。后来也是去台,1952年退役,到招商局担任顾问。病逝于台北,葬于台北阳明山麓,其墓碑为蒋介石亲笔题写。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