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知识

中国传统装饰构件——风火墙

作者:高国彬         发布时间:2024/8/4 9:00:05         人气:443次

中国传统装饰构件——风火墙

     风火墙,又称马头墙、防火墙、封火墙,是中国江南古典传统居民的建筑特色,也是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它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zT1OFDybc2ibeUTcjWuO8ud0baHcvXBGcPyW9ics6NW0EVj1lljjibib5S794BqMYxojkzCFbdd5OcqYmMIafz5hg/640?wx_fmt=jpeg&from=appmsg

一、风火墙的特点

      风火墙的墙头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风火墙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也可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最多可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博风板,其上安装座头(马头),配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造型。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zT1OFDybc2w86GB83ibRVcdB0oZEzWau4j3t7jaYaicuELkjJ6lZScb1GAqkYLT09y0X0aEsPMgTDiafPfDO2RgQ/640?wx_fmt=jpeg&from=appmsg

鹊尾式风火墙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作为座头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zT1OFDybc2w86GB83ibRVcdB0oZEzWauVSAwbgo3Huicn1wVIgPNWJv2tUUMicbfameaycMNEJHph5x6aV7e469g/640?wx_fmt=jpeg&from=appmsg

印斗式风火墙: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作为座头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zT1OFDybc2w86GB83ibRVcdB0oZEzWauJF9IeaubB1zeEjGRLMHO0yd3GxdL5diboeLwzyLDKP5o9KiaYEWXy6xg/640?wx_fmt=jpeg

坐吻式风火墙: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

二、风火墙的实用功能

      风火墙具有防火、防风、防暑、隔音、防雷、防盗等功能。具体如下

1防火功能:这是其最主要的特点。在相邻建筑间距较近的情况下,一旦某座建筑发生火灾,火势很容易蔓延。风火墙高大的墙体可以有效地阻挡火焰的横向蔓延,为扑救火灾争取时间,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2防风功能:能够减轻强风对建筑的直接冲击。尤其是在多风的地区,高大的风火墙可以改变风向和风速,降低风对房屋结构和室内的影响,保护建筑的稳定性和居住的舒适性。

3防暑功能:夏季阳光直射时,风火墙能够阻挡部分阳光直接照射到房屋的山墙,减少热量的传递。同时,由于墙体高大厚实,具有一定的隔热作用,有助于保持室内相对凉爽的温度。
4隔音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隔外界的声音传播。厚实的墙体对声音有吸收和反射的作用,降低外界噪音对室内的干扰,提供相对安静的居住环境。


5防雷功能:较高的风火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避雷针的作用。当雷电发生时,能够引导电流沿着墙体传导到地面,减少对建筑主体结构和室内人员的危害。

6防盗功能:对于一些较高的风火墙,尤其是在靠近街巷的一侧,增加了盗贼攀爬进入的难度,起到一定的防盗作用,增强了建筑的安全性。三、风火墙的装饰功能       风火墙的轮廓通常呈现阶梯状,线条流畅且富有韵律感。其墙头部分的造型多样,有的形似马头,形态优美且富有动感。墙面多以白灰粉刷与青瓦相互映衬,色彩简洁明快。墙头的博风板、座头(马头)等部位常配有精美的雕刻,图案题材丰富,如花卉、瑞兽等,装饰性极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同地区的风火墙在形式和风格上有所差异,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和建筑传统。例如,徽派建筑的风火墙高大、规整,造型精致;而在江南

其他地区,可能会相对较为小巧和灵动。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zT1OFDybc2w86GB83ibRVcdB0oZEzWauc82ZrNj8cyNe3mSpEVH53IVI8gGz9QWdMuzcAiaVm5PEI62fssflm5Q/640?wx_fmt=jpeg&from=appmsg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zT1OFDybc2w86GB83ibRVcdB0oZEzWaufke1JYOalKrkqw2uej3WBzibdTiaR50xdibia0iaJvRjKjwcwzdYFuLiaJBw/640?wx_fmt=jpeg&from=appmsg

徽派建筑风火墙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zT1OFDybc2w86GB83ibRVcdB0oZEzWaudYztAVYo86uIMn5nK1bFfiaWMZ7AtGj4yVhLia9B0PYd8ib8Z6b38OUtA/640?wx_fmt=jpeg&from=appmsg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zT1OFDybc2w86GB83ibRVcdB0oZEzWauGkyFyHuYShicoiaE3a9E9X6jEFNEvLOUyAd0If66Nj8N7xXxHotBqBqA/640?wx_fmt=jpeg&from=appmsg



江南建筑风火墙      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看到这种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也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zT1OFDybc2ibeUTcjWuO8ud0baHcvXBGggszpyZ1YQnJgGomiaZdNKrtLibWf84IZCYqYkHxJ8C02hwKEicGZd9bA/640?wx_fmt=jpeg&from=appmsg

     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墙体之所以采取这种形式,主要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风火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

四、风火墙的历史发展

1)起源早期探索与基础(先秦 - 宋元)——防火意识启蒙与初步实践

     从远古时期,古人就发现如夯土或砖石等墙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隔绝火源。在距今8000 - 4800年的大地湾遗址代表性建筑f901中就大量采用木骨泥墙和草泥包皮的建筑方法,这算是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建筑防火技术。

    先秦时期,人们将草茎泥或石灰涂抹在木柱和墙体表面作为防火保护层,并且逐渐采用不易燃的薄石片、陶瓦取代天然的可燃材料(如草、木板及树皮等)铺在屋顶。

    秦汉至南北朝,城市中开辟专门用于灭火的水井;皇宫中开河引水,宫墙外以大铁镬盛水,每百步一置;逐渐采用不易燃的砖石材料修建佛塔;汉代的粮仓也修筑高墙抵御火灾。

    隋唐五代时,人们认识到街道间距和防火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规划时规定了各等级街道的宽度。

    宋代人口增加,居民区人口更加稠密,南宋时,高宗赵构曾诏令临安府有计划地开辟火巷,以防火势蔓延。

    元代,官方使用石料取代一些重要建筑的构件,以提高建筑耐火等级。

2硬山顶建筑发展为风火墙奠定基础

    直到宋元时期,中国民居的主流依然是侧面出檐的悬山顶建筑,而非防火功能更佳的硬山顶建筑。虽然有类似硬山顶的汉代明器出土,但在汉代明器和画像砖石中暂未见民居建筑主体使用硬山顶的实例。

    硬山顶建筑以夯土墙为主体,侧面不受屋檐保护易被雨水侵蚀缩短寿命,且建造砖石结构的硬山顶需要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受生产力因素限制普通居民无力使用。但到了明代,随着明初大量工程项目如宫殿、陵寝、都城城墙等的营建,促使明代官办砖窑迅速发展,大量砖材的生产使得砖材价格下降,民居也有条件大规模采用砖材建造,硬山顶建筑在民居中迅速普及。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zT1OFDybc2w86GB83ibRVcdB0oZEzWauicuFVharolTPtZoBqts2fxaWc3HbHpeRJkoOEAqQDP4hkDmBBncbO5A/640?wx_fmt=jpeg

硬山顶建筑

 古建筑屋顶——悬山顶 硬山顶

3)正式形成与发展(明代 — 清代

    明代形成:明代弘治癸亥年(1503年)在徽州,广东人何歆出任徽州知府,为解决当地火灾频发问题,他下令郡中率五家为一组,第五户的墙壁必须内收一尺六寸,建造封火墙(风火墙)。经过一个月努力数千道封火墙建成,刚建成就在火灾中发挥积极作用,此后封火墙在徽州迅速推广。造型上,此时的封火墙随屋面坡度层层砌筑,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马头”)。

    流变与扩散:从数量上看,《广西通志》和《南平县志》中记载的数量较少,如广西梧州大火后建的“分区防火墙”,墙与墙间距百余米或十余米,跨街砌筑,在街道处留有劵门等,属于“分区防火墙”。万历二十五年(1597)《广志绎》中描述的沿海地区的一种两山墙高起的建筑,类似“坞堡”,主要是为了防御盗贼和瞭望。明清时期,徽商兴起,大量财富流入徽州。徽商为了显示财富和地位对封火墙进行精心修饰,如马头墙的造型更加多样,有三叠、五叠等,出现“五岳朝天”等样式 ,且有屏风墙、观音兜等各种变体。明代中晚期,徽州的封火墙成为徽商常用的建筑构件。清代,徽商在经营地建造带有封火墙的建筑,至晚在清末,封火墙融入当地普通民居建筑中。

4)近现代及当代的传承与演变

    随着时代发展,在原徽州地区以及江南部分地区,现代建筑上仍可见到与防火功能无关的封火墙造型装饰构件。在国外一些华人聚居区如美国波士顿、纽约唐人街的高层建筑上,偶尔也会出现这种两面高出屋顶阶梯状递落的墙体,它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