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困难时期,吃不饱穿不暖,
你还记得那饥肠辘辘的滋味吗?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段岁月,它并不属于我,却深深影响着我。
那是祖母时常提起的三年困难时期,一个让无数人刻骨铭心的时代。
祖母的叙述总是带着一种深沉的哀愁,她讲述的那个三年困难时期,如同一段遥远而又栩栩如生的影像,刻印在我的心灵深处。
那些年,
如今,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饥饿的滋味,但对于那些经历过的人来说,那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和无奈。
那些年,吃不饱,穿不暖,成了他们心中永远的痛。
今天,我想用我的笔,记录下那些年的故事,让你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
祖母告诉我,1959年,当大跃进的热潮还在人们心中激荡时,天公却不作美,连续三年的严重干旱,让关中平原这片曾经物产丰富的土地变得荒凉。
河水断流,田野焦黄,树木稀拉拉,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那时,生产队成了人们唯一的希望。
男女老少,每天担着水桶,端着脸盆,提着瓦罐,到河边去挑水。
一盆水倒在干裂的土地上,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公共食堂每天只开两顿饭,早饭是包谷丝和淀粉馍,晚饭只有面糊糊。
那些所谓的淀粉馍,是用玉米芯砸碎后浸泡沉淀制成的,一咬黏在牙上,半天咽不下去。
祖母说,那时候,她们一家人每天都要面对饥饿的折磨。
地瓜,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主食。
从暮秋收获地瓜,要放在地窖里储存冬春两季,除一部分擦成瓜干,剩下的鲜地瓜就成了他们的食物。
糊涂锅里煮地瓜、蒸地瓜、烧地瓜、炒地瓜,从秋冬吃到春,地瓜吃完吃瓜干。
在每年三百多斤的口粮内,有的时候百分之九十是地瓜。
那时的人们,每天都在饥饿中度过。
刚吃完饭,肚子就又饿了,晚上常常饿得翻来覆去睡不着。
孩子们更是饿得腿肿脚肿,脸上肿得发亮,腿上一按一个坑,半天弹不起来。
那时的他们,见了绿色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都想咬几口。
我无法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饥饿。
每当祖母讲起这些,我总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
我常想,如果我生于那个时代,我是否也能像他们一样坚强?
在饥饿面前,是否也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明天的希望?
每当我想到这里,我的心便会感到一种深深的痛楚。
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不再为吃穿发愁,不再为饥饿而痛苦。
但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曾经饥饿的日子?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