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作者:高国彬         发布时间:2024/3/19 17:24:52         人气:138次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远在周朝就确定了。这天,各家扫墓,祭祀祖先。有关清明节的来历还有个传说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避难在外流亡十九年。一天,重耳一行来到一个很荒凉的地方,又饿又累,并且跟随行的介子推说想吃肉,过了一会,只见介子推捧着一晚肉汤,一瘸一拐地把肉汤献给重耳,重耳吃完后才知道是介子推割的自己大腿上的肉。重耳非常感动,含泪对随从的臣子说;我即位后,定要重赏,不忘今日恩情。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晋国国君。称晋文公,重耳即位后本想重用介子推,但是,介子推不辞而别,于是重耳派人去找,找了几天就是找不到介子推,后来,重耳听说介子推与母亲隐住在绵山,重耳界定亲自去绵山请介子推,来到绵山几天,没找到介子推住的地方,正在重耳着急时,有臣子出主意,放火烧山,介子推定和母亲出来,于是重耳下令放火烧山,大火熄灭后,不见介子推和他母亲身影,

搜山时,在一棵烧焦了的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和他母亲相抱而死。重耳见状嚎啕大哭,十分惋惜,同时下令改绵山为介子山,安葬介子推的地方从此更名为介休《今山西省介休县》并把介子推烧死的那天定为清明节。晋国百姓怀念介子推与母亲,每年前一天百姓就不忍心动火做饭,宁愿吃冷食,有的百姓带着食品到介子推坟前扫墓祭祀。因此清明节也称 寒食节.扫墓由 清明寒食 沿袭而来,与悼念介子推的祭祀仪式有关随着时代变迁,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风俗:

1、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 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2、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插柳/戴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关于清明节有个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

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春节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