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溪撷芳

端午节的习俗

作者:高国彬         发布时间:2023/6/18 8:00:29         人气:352次

             端午节的习俗

   今年的端午节是即将来临,现将有关习俗介绍如下,供网友学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划龙船

    划龙舟,是多人集体扒桨竞赛,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起源于江浙地区,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习俗,也是汉族龙图腾文化的代表之一。

    2、端午挂艾草与菖蒲

    在农村有“端午插艾”的说法,意思是在端午节时,要在门口插艾草和菖蒲。艾草在农村很常见,它的茎和叶子都含有挥发芳香油,独特的气味既可以驱逐蚊蝇、净化空气以外,还是一味中药材。菖蒲是多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子又窄又长,和艾草一样,菖蒲也同样含有挥发芳香油,有杀虫灭菌、提神通窍的作用。

    3、端午食粽子

    端午食粽,是节日习俗之一。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的其中一种。""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粽籺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端午食粽之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4、端午浴(沐兰汤)

    沐兰汤,是中国节日端午节的一种卫生习俗。首先一身着汉服的女性端着一盆艾叶水,人们排好队依次走到主祭面前,主祭用菖蒲草沾盆里的水,在参加活动的人双手、额头、脖颈轻轻拂拭一下,以示驱除晦气。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5、放纸鸢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放纸鸢,即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6、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五彩丝线或源于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俗,《汉书 地理志》记越人“文身断发,以辟饺龙之害”。晋人刘义庆《世说》等书,记以五色丝缠绕粽子,以投入江中,为蚊龙所惮。虽系传说,却透出了一丝值得玩味的信息。五色丝系于臂上,或为文身遗俗。

    在端午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

    7、端午节配戴香囊、香包、香袋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主要由丁香、沉香、白芷、小茴香、艾叶、肉桂、薄荷、苍术、藿香、石菖蒲等具有浓郁气味的中药组成,香气纯正、持久不散,具有“芳香化湿、祛邪辟秽”的功效,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香囊又叫香包。中药香囊源自中医里的“衣冠疗法”,利用穿着的衣帽、鞋袜或饰物将药物佩戴在身上,让药物成分经过口鼻吸入、皮肤、经络吸收,从而起到阻挡毒虫污秽之物、防御疾病的功效。

    8、避五毒

    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形成此习惯。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9、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做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据明代冯应京《月令广义》介绍:“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为广泛。

    10、打马球

    马球,又称马上曲棍球,即是骑在马上用球杆击球入门的活动,在我国古代叫“击鞠”。对于马球的起源,尚没有确切的说法。普遍认为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00年左右的波斯,随后传入吐蕃(现今的西藏)、中国中原和印度等一些亚洲国家。世界马球运动当今风靡一时,不少国家把马球作为一项高尚的体育活动在全国开展。

    以上所介绍的是端午节民间习俗,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移风易俗,端午节许多旧的“迷信风俗”内容,早已被人们所抛弃。2006520日,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5月,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9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2023618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