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溪撷芳

家乡的皮影戏

作者:高国彬         发布时间:2023/4/24 6:24:16         人气:348次

                 家乡的皮影戏
                    高国彬
    皮影戏的来历,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
    这个记载入,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随着时代的发展,皮影戏相继传入了欧、亚各国。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演出。另据记载
    从清人入关到民国初年,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
    至于在民间乡村,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无论是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皮影戏。
    回忆在家乡的农村,皮影戏深受人们的欢迎。皮影戏在全国各地皆有之,但是表演的方法和影人的制作,就各不相同。家乡的皮影戏,是属于冀东地区的一种。
    冀东的皮影戏,源于乐亭县,因乐亭县古属滦州管辖,故称“滦州皮影”,现代也叫唐山皮影了。据史料记载:“影戏者,夜间张幕、置灯,雕刻驴皮为之形,隔纸窗演唱成本故事,亦寓劝善刺恶之意。乐亭人喜为之。”(见《永平府志》)冀东皮影戏,盛行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
    冀东的皮影戏有别其他地区,是有它的独到之处。一是影人使用驴皮雕刻,要经过刮皮、浆皮、拓样、着色涂油、拼钉装杆几个步骤。二是唱腔发声方法很奇特,采取掐嗓唱法,人物造型分为生、小、大、髯、丑等。三是融入地方乡音的独特腔调。
    演出时主要有两个人操纵,即“上线”和“下线”。支配影人动作的杆子有三根,分别叫“主杆”和“手杆”。皮影戏的剧本又称“影卷”,据说至少有500多部。其中“连台本”就有130多部,单本剧也很多。演出时的伴奏,乐器分文场和武场两部分。文场称拉,一把四胡为文场伴奏。武场称打,即板、鼓、锣、钹等。模拟唱腔,配合默契,十分谐调。皮影的传承,始终延续着口传心授的方式。
    皮影戏在冀东地区流行普遍,除有专业的戏班巡回演出外,受其影响几乎村村都有爱好者,俗称“影迷”。义卜寨村的年轻人,自己动手雕刻影人,准备道具。照明设备也由过去的煤油灯,更换成了汽灯,比较过去也是一大进步,演出效果也就更好了。每逢春节,就在大庙中的院内搭台演出。演出时间都在晚上,真是锣鼓一响,影戏开场。这时正值隆冬季节、寒风凛冽,村中男女老少,都前来观看,有时到深夜方散场。这些影迷的业余演出,虽然没有专业的艺术水平,但是也深受村中父老的钟爱。
    如今的人们,对过去能够在数九寒天时节,在庭院观看皮影戏,真是不可思议。当然,这已经成为历史了。
                           2023年4月24日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