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溪撷芳

票证年代,已成历史。

作者:高国彬         发布时间:2023/4/21 7:09:36         人气:542次

                      票证年代,已成历史。
                            高国彬
    近日,一个小贩到社区收购过去年代的各种票证,还列出每张的明码价格。这件事引起了年轻人的疑问,有人问到:“这些票证是干什么用的?”说明年轻人对过去的历史是一无所知。但是这对老年人来说,这些久违了的票证,至今还记忆犹新,顿时把我们的思想回忆到过去的哪个年代。
    商品实行票证供应,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是物资短缺的表现。最早实行票证供应的当属粮食。1953年10月19日,中央政务院发布命令,提出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随后,粮票就在全国各地流行。按类别又分为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全国粮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地方粮票只能在本省、市、自治区范围内使用。按面值又分为五市斤、三市斤、贰市斤、一市斤、半市斤和一两、二两若干个品种,与货币一样在市场上流通。同一年,还发放食用油票,只在本地区内使用。
    1954年,发放了布票、棉絮票,按人限量供应,也是在本地区使用。1957年,发放了肉票、白糖票。1958年发放了肥皂票、碱面票、鸡蛋票、鱼票、糕点票、香烟票,这些票证都是按户按人限量供应。到1959年底各种票证,各种票证已经增加到12种。
    到1960年,国家进入了节粮度荒时期,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进行压缩,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前曾经凭票供应的商品,也无货供应。各种商品出现了奇缺的现象,人们每天只能死啃那一点标准的粮食定量。到1961年市场凭票供应的商品,达到了156种。也就是说,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几乎都实行了凭票限量供应。在那个时期,吃饭交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人们离开这些票证,简直就无法生活。
    票证发放的虽然很多,但是仍然不能涵盖所有商品。因此,在票证之外,又发了各种购货本。如粮食本、副食本、煤炭本等等。你到副食商店买一斤蔬菜,也需要记载在副食本上,如果超过定额数量,商店概不供应。每逢深秋大白菜上市,按人、按户一次性供应大白菜,这就是整个冬天的蔬菜了。
    至于购买工业品,国家还发放了工业券。到商店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需要交一定数量的工业券。大件、贵重的商品,又有自行车票、缝纫机票、手表票等。这些票证是按单位发放的,而且数量有限。具体到一个企业,平均几十人才有一张自行车票,一百人才有一张缝纫机票。
    在那个年代,由于商品短缺,群众购物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当时是农民种什么粮食和蔬菜,市民就吃什么。工厂生产什么样的日用品,老百姓就买什么。较为典型的是棉布的颜色,多为黑、灰、蓝三种,因此,人们做的衣服,也就只有这老三色了。更有甚者,大商店的橱窗里陈列的商品,几乎都是展览品,根本就无货供应。这就是在那个年代,商品供应的真实写照。
    自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国家实行多年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农村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形势很快好转,社会物资开始丰富起来。改革开放的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到1983年国务院发出(1983)177号文件,提出布票退出市场,棉布敞开供应。之后,许多票证相继停止使用。直到1993年中央发出文件,粮票停止使用。至此,在全国实行了四十年的各种票证,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这段历史,对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青年,过去实行的各种票证,他们都是很清楚的。至于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人,他们不知票证为何物,那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们没有经过那段历史。现在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们对这些票证,不仅记忆犹新,而且还有过一些辛酸的历史。今日所见,怎能不引起他们的回忆呢?
    凡是在市场上流通过的票证,有的印刷精良,很有特色。有的可以折射出不同的历史年代,如文化大革命中的票证,就印有毛主席语录。在少数民族地区,还印有本民族的文字与风貌。当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后,社会上就掀起了一股收藏热,今所见,高价收购票证,正是这种收藏的表现。
    票证浓缩了过去的历史,记载着人间沧桑。让我们从这些票证中,回首我们过去所走过的道路吧!
                    2023年4月12日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