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溪撷芳

特殊的经历

作者:高国彬         发布时间:2023/4/13 8:44:14         人气:357次

             特殊的经历
               高国彬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有一段特殊的经历,那就是在特殊的历史年代,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学校,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学习,这就是“天津市工交建‘五、七’干部学校”。
    特殊的历史年代,就是在文革当中。经过了一场政治上的急风骤雨之后,革命造反派取得了政权,革命委员会都已经成立了,也就是说祖国山河一片红了。就是在这样一派大好形势下,把我们这些干部都送进了五.七干校。
    特殊的学校,既然是学校,就应当有校园、教室、有办学宗旨和教学大纲,有师资力量,有学期,而“五、七”干校皆无。所有的是由军代表与造反派组成的领导班子,学校不设班级,而是按军队班排连编制,更无学习期限,真可谓“无期学习”。
    特殊的环境,校址设在天津市西郊区卫南洼小孙庄附近,独流碱河北側。此处是一片荒野,地势低洼,杂草丛生。入校时正值酷暑,白天骄阳似火,连一棵树都没有,无所遮掩,晚上漆黑一团,蚊虫叮咬难忍。地面建筑只有三间土房,据说是农民捕鱼割草时搭建的,早已被废弃不用了,这就是我们的学校。
    特殊的学员.,学员不是招生而来,而是各级革命委员会指派而来的。不是所有的干部都能享受如此待遇,还是有诸多条件的,那就是原来的各级领导者(俗称当权派),个人历史或家庭出身有问题者。一言以蔽之,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人认为你需要劳动改造的.。
    特殊的学习,我们这些学员于1969年夏进驻学校,学习的课程就是开荒种地。我编入一连一排三班,全班十七个人.来自印刷公司和日用机械公司等单位。荒芜的田野,顿时来了数百人在此处居住,早晨起床的哨子,集体出操的口令,相互的吵闹声,确实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开始附近村子里的农民有些好奇,纷纷来校观看,是怎样学习的,看后才明白,整天下田间干活,与他们生活无异样。
    刚进入干校时,住房都是临建棚,用砖加土砌墙,搭上木条,铺上油毡, 即告完成。房屋低矮,八面透风,刮风满屋土,下雨屋中流,床下芦草生,晴天似蒸笼。       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有别样的情趣。雨天,大家不能出工劳动,都在屋内休息,但可以欣赏大自然美妙的声音,那就是雨点落在屋顶上,敲打的叮咚作响,声音时大时小,时强时弱,细听起来,犹如一部交响乐曲,真可惜我们这些人没有音乐细胞。  听到雨点声音后,写不出了美妙的音乐。假如肖邦再世,到干校来体验生活,殊不知会创作出伟大的乐章。入夜,不用出屋,就可以欣赏草虫的鸣叫。这样的住房,我们在入冬前,才告结束。
    关于我们的学习,每周只有星期二下午半天,以班为单位学习政治时事。除此而外,都是劳动。当时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抽出一部分人专门搞基建。其余的人员都去开荒,为明年种地做准备。我们这些人,就挖土、合泥、砌墙、挂瓦,盖成了一排排新房。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作,新房终于竣工了。此时,看看一排排房屋,我们心情才有些宽慰,这就是我们的学习成果。
    生活上的艰苦,是不言而喻的。当时,所有的副食品都是计划凭票供应的,每月的几两油票肉票都交到干校食堂,蔬菜又很少。
    在干校学习,校方规定,每双周休息一天。能否休息,还要看“老天爷”能不能赏脸,如要赶上阴天下雨,就是放假了,你也无法出来,原因是当时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在泥泞的道路上是无法行走的。
    到 1970年上半年,才结束了“五、七”干校生活。将我们陆续调回市内,重新安排工作。
    几十年过去了,“五、七”干部学校早已成为历史。本来就是劳动改造的场所,却要冠上“干部学校”的美称。学校,是教育人们增长知识,陶冶高尚情操的圣洁殿堂,岂能玷污?对后来人,尤其是年轻人并不甚了解那段历史,此文是梗概介绍而已。
           2023年4月10日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