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张中行
张中行(1909年1月7日—2006年2月24日),原名张璇,学名张璿,字仲衡,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三人又与邓广铭合称“未名四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人物评价
张中行,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多部散文集成为畅销书,从而闻名于世,人称“文坛老旋风”。短短几年就奠定了他散文大家的地位,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中行先生一生低调澹泊、无欲无求,曾常年寓居于燕园女儿家。先生一生清贫,86岁的时候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屋里摆设极为简陋,除了两书柜书几乎别无他物。老人为自己的住所起了个雅号叫“都市柴门”。他的书房里书卷气袭人,桌上摊着文房四宝和片片稿纸,书橱内列着古玩,以石头居多。张老谦称书房像“仓库”。;而于治学方面,他则一丝不苟,晚年仍拍案而起,痛批台湾某“国学大师”南怀瑾,可谓“后五四时代”学者风范的真实写照。追忆张先生,有人士叹,“他有着古代文人的风范”,更有后辈赞,“老头有骨气”。
张中行先生治学严谨,博学多识,造诣深厚,精通中国古典文字,熟悉西方哲学。他与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金克木(1912年8月14日—2000年8月5日)、邓广铭(1907年3月16日—1998年1月10日)三人被称为“未名四老”。
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晚年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
人物轶事
张中行觉得自己是思想家,张文表示,2003年非典期间张中行还能写作,也就是最近两年才因为身体虚弱不能写长篇的文章。“但前几天在医院的时候,他还为前来采访的记者签了名。虽然他身体不太好,但是只要别人要求他,他一定会满足别人的需要。他从来就是这样平易近人,别人说他对谁都像是朋友。”
张中行的家在德外某小区,一小套简朴的三居室,没有装修。1994年,85岁的张中行才拥有这样一套自己的房。之前,他一直居住在北大燕园。女儿和女婿都说父亲生前很简朴,“这栋楼里只有这一套房是没有装修过的。曾经有一个深圳的读者说要出钱为他装修房子,他却拒绝了。因为他喜欢自然的状态。”
看书,写文章,听京戏,这套小屋曾承载着张中行“流年碎影”的生活,如今老人已去,只留下文字在诉说。据记者了解,《顺生论》、《禅外说禅》等张中行作品将由中华书局再版。
2022年6月7日